当前位置:365书包网>历史军事>大唐气象包含什么> 第34章 一代女皇之坎坷称帝(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4章 一代女皇之坎坷称帝(中) (1 / 5)

【04】徐敬业打响反武第一枪

武则天当政,她侄子武承嗣、武三思等人手握大权,如日中天。大唐李氏宗亲深感自危又怨恨不忿,只是迫于武氏势力不敢妄为。

暗潮涌动下,一位因功受赐李姓的功臣之后抢先站出来,掀起了反武浪潮。他就是大唐军神李世积之子、曾任眉州刺史的李敬业(以下称徐敬业)。

李世积原本姓徐,唐高祖李渊赐他李姓,太宗时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堪称战功煊赫。死后,儿子徐敬业袭承了英国公爵位。

光宅元年(684年)九月,徐敬业与弟弟徐敬猷受人牵连坐罪贬官,在扬州遇到了同样遭到降职处理的给事中唐之奇、长安主薄骆宾王、詹事杜求仁、御史魏思温等人。

这些高干子弟、失意官员和落魄文人聚到一处,先是疯狂发泄对时局的不满,接着便开始琢磨着改变现状。可是眼下承平已久,起兵叛乱没有由头哪行?于是,他们想到了被贬为庐陵王的中宗李显,为起兵造反找到了一个正大光明的理由,匡扶中宗李显!

魏思温在这些人里足智多谋,负责制定具体计划。

他先让监察御史薛仲璋申请出使江都(今扬州江都区),又派人找到薛仲璋,伪称:“扬州长史陈敬之谋反”,薛仲璋随即以此为由收押了陈敬之,代管扬州事务。

几天后,徐敬业乘驿车抵达江都求见,说自己是扬州司马所属官员,刚接到朝廷出兵讨伐高州酋长冯子献作乱的密旨,令火速征募军队前往。

薛仲璋以钦差大臣身份下达命令,让士曹参军李宗臣大开府库,放出囚犯并发给盔甲、武器,把陈敬之斩于监所。录事参军孙处行查觉有诈拒不从命,被斩首示众。扬州都督府所属官员见识了孙处行的下场,不敢再行反抗,乖乖听命行事。

因徐敬业家世显赫,被推举为匡复府上将,兼任扬州大都督。

唐之奇、杜求仁担任左、右长史;李宗臣、薛仲璋担任左、右司马;魏思温任军师;骆宾王为记室,掌管各类文书。不过十天左右,就集结起了十余万兵力。

有了领导班子,有了武装力量,诗人骆宾王大笔一挥,写下那篇着名的《讨武曌檄》,布告天下:

“临朝听政的伪后武氏,人非善良,出身寒微。当年曾为太宗嫔妃,以替太宗更衣之机私通先帝李治。她暗中隐瞒事实,夺占后宫恩宠,抢走皇后宝位,陷先帝于乱伦;她杀掉姐姐屠戮兄长,毒死皇后害死太子,恶劣行径为人神所共愤、天地所不容;她包藏祸心,觊觎皇位,幽禁先帝之子,重用自家宗族。先帝坟头之土未干,幼小国君身在何处!试看今日大唐,竟是谁家天下!”

这篇文采斐然的檄文传到武则天那里,当得知是骆宾王所为,她不怒反笑的对众宰相说:“这么好的人才,你们却让他流落江湖为逆臣所用,实在是天大过错!”

为尽快扑灭叛乱,朝廷委派宗室将领、左钤卫大将军李孝逸挂帅,在李知十、马敬臣辅佐下,发兵三十万讨伐徐敬业。

魏思温劝徐敬业:“我们既以匡复唐室为名,就应亲率大军堂皇向前直指洛阳。让世人都知道我们志在勤王,天下一定云集响应。”

薛仲璋另有想法,认为:“金陵有王气,且有大江阻隔。不如先攻取常、润二州,以此作为争霸天下的根基,再向北夺控中原。如此进退都可无忧,方为上策!”

魏思温反驳他:“山东豪杰因武氏专权而愤怒惋惜,听到我们起兵,无不翘首企盼。现在不顺应大势建功立业,反而龟缩起来筑造巢穴,让远近豪杰听到怎会不一哄而散。”

徐敬业采纳了薛仲璋意见,让唐之奇驻防江都,自己渡江攻打润州。

魏思温对着杜求仁感叹:“兵聚则强,兵分则弱。敬业不集中兵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