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羅馬波斯戰爭
兩敗俱傷的帝國爭霸戰爭
羅馬波斯戰爭是薩珊波斯同羅馬帝國為爭奪東西方商路和小亞細亞霸權而進行的長達400年的征戰。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幾乎同薩珊波斯共始終,它是古代西方勢力同東方勢力千餘年衝突的一個縮影。戰爭的結果是拜占庭帝國(東羅馬帝國)日趨衰落,薩珊波斯遭到慘敗,不久便在阿拉伯帝國的鐵蹄下滅亡。
早在奴隸社會時期,隨著古希臘文明和兩河流域文明的發展和帝國的出現,以希臘為代表的西方文明和以西亞波斯為代表的亞洲東方文明之間便展開了較量和爭鬥。由於西亞乃歐亞交界地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因此在這裡展開的東西方大戰經久不息。公元前514年,波斯皇帝大流士一世率大軍橫渡博斯普魯斯海峽,第一次踏上歐洲土地。他命令600艘戰艦沿黑海西岸配合,水陸並進直抵多瑙河口。雖然在剿滅遊牧民族斯基太人的草原戰爭中無功而還,但卻把國境推進到歐洲的赫勒斯滂海峽和色雷斯地區,不僅控制了有雅典生命線之稱的黑海通道,而且從海陸兩面構成對雅典夾擊之勢。於是公元前500年,爆發了著名的&ldo;希波戰爭&rdo;。在長達半個世紀之久的戰爭中,波斯在千古揚名的&ldo;馬拉松戰役&rdo;中鋒芒受挫,後在著名的&ldo;溫泉關戰役&rdo;中令希臘全軍覆沒,但這次戰爭終以希臘的勝利而告終。希波戰爭的結果對世界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在西亞北非地中海東岸發展的古代東方文明至波斯時期漸趨合一(埃及和巴比倫兩大中心雖然並立,但比較類似),若波斯西進成功,則地中海將成為單一的古代文明區,剛露曙光的希臘文明則有夭折之慮;希臘的勝利形成希波對峙之勢,希臘文明得以傳入羅馬再擴及歐洲,形成西方文明。波斯則經安息、薩珊和伊斯蘭文明等形成東方文明。
正當波斯帝國日漸衰落之時,希臘出現了胸懷滅波斯、建三洲帝國之志的亞歷山大國王。公元前334年,年僅22歲的亞歷山大率精銳之師渡過赫勒斯滂海峽,剛踏上亞洲土地便大敗波斯大軍。經伊蘇斯、高加米拉大會戰,終於在公元前330年消滅了波斯帝國。與此同時,公元前247年建立的安息王國迅速崛起,到公元前1世紀時已成為可以同羅馬帝國抗衡的西亞帝國。公元前65年,羅馬將領龐培與安息交戰,不分勝負,兩年後羅馬統帥克拉蘇斯在東侵安息時全軍覆滅,身首異處。東方民族的反侵略鬥爭總算為斯巴達克起義的奴隸們報了一箭之仇。此役後,羅馬東侵擴張之勢基本受到扼制,安息西境基本保持在幼發拉底河以西鄰接敘利亞一線。安息抗衡羅馬長達數百年,為西亞大部分地區的平穩發展,特別是薩珊波斯和伊斯蘭文明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公元224年,波斯貴族阿爾達希爾滅安息王國,建立薩珊新波斯帝國。薩珊波斯繼承了安息與羅馬抗衡的傳統,在亞美尼亞、小亞、敘利亞邊境與羅馬展開針鋒相對的鬥爭。231年,阿爾達希爾一世致書羅馬皇帝塞維魯,要求羅馬勢力退出亞洲,長達400年的羅馬波斯戰爭正式開始。
232年,薩珊波斯同羅馬交鋒,打敗羅馬軍隊,並通過和約獲得亞美尼亞。260年,薩波爾一世同羅馬帝國軍隊交戰,大敗羅馬軍,並俘虜羅馬帝國皇帝瓦勒良。至今在帕賽波利斯附近仍留存著紀念這次勝利的摩崖石刻,它以巨幅浮雕表現瓦勒良跪著為薩波爾一世騎馬上鞍墊腳的情景。這次戰爭後,薩珊一度占有小亞東北部的卡帕多細亞。但薩珊與羅馬之爭一如安息王國時期呈拉鋸之勢。羅馬帝國皇帝戴克里先、君士坦丁等都曾率軍遠征波斯,但未取得顯著戰果。286年,羅馬煽動亞美尼亞起事,薩珊被迫撤退,以後又喪失底格里斯河以西之地。375年以後,羅馬帝國忙於應付哥特人等日耳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