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9頁 (2 / 3)

後兵分兩路。西線以軍朝蘇伊士運河地區進發,於8日全殲西奈半島埃軍5個師,占領了運河東岸的全部土地。在西線以軍向埃及進攻不久,北線以軍即對約旦發動進攻,經過3天戰鬥,以軍殲滅約軍4個旅,繼而占領了整個約旦河西岸地區。9日以軍將大量兵力轉移集結到敘以戰線,兵分三路向敘利亞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戈蘭高地進攻。在付出極大代價後,占領了戈蘭高地大片地區。埃、約、敘分別於8日到11日同意與以停火。

這次戰爭雖然只經過了6天,但以軍以閃電戰使三個阿拉伯國家遭受了巨大的損失,以色列在這次戰爭中占領的土地是它戰前的4倍。

第三次中東戰爭後,埃、敘為收復失地,進行了長達6年的軍事準備。蘇、美為控制中東國家,都竭力維持阿以之間&ldo;不戰不和&rdo;的局面。埃、敘軍民對此十分不滿。埃、敘領導集團為解脫內外困境,並看到戰爭條件已經成熟,決定向以色列開戰,從而爆發了第四次中東戰爭。1973年10月6日下午,埃、敘兩軍乘以軍過贖罪節,從西、北兩線同時向以軍發動突然襲擊。西線埃軍先頭部隊在地面炮火和空軍支援下,強渡運河成功。隨後埃軍8萬人通過運河,突破了巴列夫防線,繼而收復西奈第二大城市坎塔臘。埃軍擊退了以軍裝甲部隊的3次反撲,控制了運河以東10至15公里的地區。北線敘軍以3個師的兵力於埃軍發動進攻的同一時刻,在空軍掩護下,在戈蘭高地分3路向以軍陣地發動全面攻擊並突破以軍防線,包圍了戈蘭高地重鎮庫奈塔臘,最遠處向前推進了35公里。以軍為了改變兩線作戰的不利局面,決定先穩往敘以戰線,解除對以色列本土的威脅,然後集中力量對付埃及。10日西線埃軍停止進攻。以軍抓住這一戰機,在北線集中約10萬人的兵力對敘軍實施猛烈反突擊,突破敘軍陣地,敘軍被迫退出戈蘭高地。隨即以軍越過1967年停火線,進犯到離敘首都約30公里地區,並沉重打擊了援敘的伊拉克和約旦的裝甲部隊,掌握了北線戰場主動權。13日埃軍又發起進攻後,以軍增援西線,雙方在運河東岸展開了一場大規模的坦克交戰,埃軍作戰失利。15日,以軍發現西岸埃軍兩個軍團的結合部防衛薄弱且後方空虛,立即派出一支裝甲特遣隊偷渡到運河西岸,摧毀了埃軍的地空飛彈陣地和高炮陣地,後續過河部隊沿運河向南發展進攻。埃軍西岸兵力不足,東岸部隊不敢調回,處境十分被動。24日以軍完成了對蘇伊士城、埃軍第三軍團的包圍。阿拉伯國家在戰局不利的形勢下,與以色列達成停火。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