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即作为副词讲,作擅长讲,都是一种正面的价值标准。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九章 功遂身退(1)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抱在怀里,满满堂堂?不如就此罢休、放下。锋芒毕露,尖锐刺人?不可能长久保持锐利的。金玉满堂,光芒四射?你守护得住吗(总要慢慢地走失嘛)?财大气粗,由于富贵荣华而傲气冲天,你这是自找毛病,自找倒霉。
事情做成了,成功了,也就该急流勇退了,这才合乎天道呀。
第九章的中心是讲物极必反,毋为己甚,急流勇退,见好就收。这样的道理在我国已经成为常识,各种说法很多,但是做到的却很少很少。
这一章应该说是最少争议的。传说孔子撰述的《尚书》中已经提出了“满招损,谦受益”的济世良言。直至社会主义的中国,毛泽东讲“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孔子、孟子都用水作正面的形象说事。而盈、锐、满、骄,也不见有人不承认它们是四害。
《红楼梦》里秦可卿临死前给王熙凤托梦,就讲了一番这样的道理:
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了!
又说:
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能可保常的?
早在老子的时代,春秋后期或者战国早期,老子已经看够了多少盈、锐、满、骄的个人或者势力,包括政权“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就是说一个王朝有时起得也快,垮得也快。而垮的原因,恰恰就埋伏在它起时兴盛时看好时的盈、锐、满、骄之中。
《史记》里记述了太多的盈、锐、满、骄直至灭亡的故事。众所周知的项羽、韩信不说了,《范雎蔡泽列传》中的蔡泽,司马迁其实没有怎么写他的丰功伟绩,而是专门写了一段他怎么样说服范雎功遂身退。蔡泽是这样说的:
今主之亲忠臣不忘旧故不若孝公、悼王、句践,而君之功绩爱信亲幸又不若商君、吴起、大夫种,然而君之禄位贵盛,私家之富过于三子,而身不退者,恐患之甚于三子,窃为君危之。语曰“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天地之常数也。进退盈缩,与时变化,圣人之常道也。……今君之怨已雠而德已报,意欲至矣,而无变计,窃为君不取也。
多么有趣,日中则移,月盈则亏,水满则溢,虽然具体说法略有不同,其基本精神却是从谋臣蔡泽到老子,再到清代小说《红楼梦》中宁国府的美人秦可卿少奶奶的共识。而功遂身退,或者用一个更加通俗的说法叫做急流勇退,更是为人所称道。苏轼有《赠善相程杰》诗曰:
火色上腾虽有数,急流勇退岂无人。
不退,老在火上腾腾腾,好吗?
第九章 功遂身退(2)
而明朝冯梦龙在《警世通言》卷三十一中的说法是:
官人宜急流勇退,为山林娱老之计。
著名的单弦牌子曲《风雨归舟》就是专门写“卸职入深山,闷来时抚琴饮酒”之乐的。都爱听,都不爱这样做。
那么许多人为什么有此认识却无此行动,即做不到急流勇退,直至自取灭亡呢?蔡泽也有个说法:
且夫翠、鹄、犀、象,其处势非不远死也,而所以死者,惑于饵也。苏秦、智伯之智,非不足以辟辱远死也,而所以死者,惑于贪利不止也。是以圣人制礼节欲,取于民有度,使之以时,用之有止,故志不溢,行不骄,常与道俱而不失,故天下承而不绝。昔者齐桓公九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