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部分 (1 / 5)

清友——故事出自宋…苏易简的《文房四谱》。“事物异名录”《文房四谱》曰:“叶喜字清友,号玉川先生。清友,谓茶也”。姚合品茗诗:“竹裹延清友,迎风坐夕阳。”

馀甘氏——故事出自宋…李郛的《纬文琐语》:“世称橄榄为馀甘子,亦称茶为馀甘子。因易一字,改称茶为馀甘氏,免含混故也。”

………【茶与神弄氏;西汉;三国两郡;南北朝】………

古代有一位神农氏,立誓遍尝百草,用来制药,以解除百姓疾病之苦,因此数次中毒,但都凭借丰富的自救经验而死里逃生。

有一天,神农氏又进山采药,翻山越岭,不辞辛劳。到了中午,火辣辣的太阳在天上照着,不觉有些口干舌噪起来,便寻找就近的水源,以解口渴之苦。忽然一片树叶飘到眼前,拾起一看,竟不知何物。

神农氏本就有遍尝百草之誓,这次当然也不会错过。但由于几次教训,也不由得慎重起来,看看叶子,颜色清绿可爱,还有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凭着丰富的经验,神农氏知道它应该属于无毒的一种,便伸出舌头舔了舔,竟是苦涩异常。神农氏马上断定它是一种止渴提神的药,就是这种药,衍生出后来品类繁多的茶叶家族和博大精深的茶文化。这肯定是神农氏所始料未及的

虽然,在唐代以前对‘茶‘字有多种说法,但我们由古书上的记载,可确信中国人最早发现了茶。

由种种史料显示,在西汉时有些地方已经开始喝茶了。如汉宣帝时代,王褒写过一篇‘僮约‘(买卖奴隶的契约文书)的押韵文字,其中谈到他从寡妇杨惠家中买进一位仆役叫‘便了‘,规定‘便了‘应该服务的几件事:除了炒菜、煮饭之外,还须‘烹‘、‘武阳买荼‘等。当然,在汉代是没有‘茶‘字的;但是‘武阳买荼‘的武阳,今为四川省成才市西南的彭山县,於唐时属於剑南道,而剑南就是茶的着名出产地。我们可以推测:王褒派仆役从驻守的益州到老远的武阳去买当地的物产——茶,来待客或自享,是说得通的。

由王褒在‘僮约‘所提到的‘烹荼‘、‘武阳买荼‘等事,可知汉代已经有人喝茶了

自东汉末年,局势混乱,群雄并起,最后魏(洛阳)、蜀(四川)、吴(南京)三分天下;而吴国在扬子江下游,接近茶叶的产地,盛行喝茶的习惯。

据三国吴志韦曜传:‘孙皓饮群臣酒,率以七升为限。曜饮不过二升,或为裁减,或赐茶茗以当酒。‘从这件事看来,孙皓(吴国第四代国王乌程侯)把茶赏赐给韦曜,作为酒的代用品,如此‘以茶代酒‘则是不争的事实。

到了西晋,张载在一诗中有一句:‘芳茶六种清凉冠‘;孙楚在所作的歌上也提到:‘茶、巴蜀出‘。这些可与汉王褒在‘僮约‘上所说的,印证了在四川地方,不仅表示扬子江流域是中国茶叶的原产地,而且可推定中国人喝茶是从四川省的下流推广到各地去的。

至司马睿在建业建立东晋。在‘晋书‘上记载:谢安曾利用茶果招待客人;桓温在宴会的时候,经常利用茶果招待宾客。由此可以认定当时用茶果招待普通的客人,已经是一定的规矩了

南朝因为接近茶叶产地的关系,饮茶更见普及,几近‘日常茶饭事‘。

至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化政策。从南朝归顺的人增多,其中有一位叫王肃的儒者,不喜欢北族风味的羊肉、酪浆,而喜好鲫鱼羹,口渴的时候就喝一点茗汁(茶);後来王肃渐渐吃惯北方的口味。有一次,他和孝文帝在宴会时,吃了很多的羊肉,也喝了不少的酪浆,於是孝文帝就问王肃说:‘中国饮食方面,羊肉和鲁羹、茗饮和酪浆,那一种较好呢?‘王肃就回答孝文帝说:‘羊为陆产之最,鱼是水族之长,虽然所好有不同的分别。羊可比为春秋时的齐、鲁大国,鱼可比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