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了广阔的敌后战场,牵制了大量日军,有力地支援了正面战场的友军作战,并使自己由出师时的4万人发展到18万余人,对制止日军的进攻,加速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重要的作用。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侵略者无力继续对华实行全面进攻,转而对国民党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策略。军事上停止对正面战场的国民党军的战略进攻,改取以保守占领区为主的方针,逐渐转移其主要兵力打击我党我军,并将重点置于华北。而国民党内部则发生严重分化,汪精卫当上了汉奸,蒋介石逐渐转为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不断制造反共事件。 针对业已变化的形势,中共中央于9月16日至11月6日在延安召开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代表中央政治局做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和会议总结。会议根据毛泽东的报告,确定了坚持抗战,坚持持久战,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克服困难,准备力量,实行反攻,达到最后驱逐敌人的全面抗战的总任务。确定了坚持游击战和“不放弃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战略方针,确定了巩固华北,发展华中与华南的战略任务。八路军为完成“巩固华北”的战略任务,各部主力向冀中、冀南、冀鲁豫边平原和山东等地区进军。新四军为了完成“发展华中”的战略任务,向皖东、豫皖苏边、苏北、豫鄂边等地区进军。华南地区党组织为了完成“发展华南”的战略任务,领导了珠江三角洲、海南岛等地人民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从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开始到1940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抗击着58%~62%的侵华日军(不含关东军)和全部伪军,由于我军坚决贯彻党中央、毛泽东的战略方针,不仅粉碎敌人1000人以上至5万人的“扫荡”近100次,作战万余次,歼灭大量日伪军,打退了国民党的第一次反共高潮,而且使自己和抗日根据地获得了大发展,至1940年底,部队发展到50万人,抗日根据地人口达1亿多,成为坚持持久抗战的中坚力量。
第六部分毛泽东(4)
抗日战争期间,毛泽东、朱德、贺龙在延安
1941年至1942年,是敌后抗战严重困难的时期。在这两年间,日本侵略者集中其主力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周围,实行所谓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总力战”,在华北实行“治安强化运动”,进行频繁的大规模的“扫荡”,在华中进行“清乡”。其中1000人以上至1万人的“扫荡”达132次,1万人以上至7万人的“扫荡”达27次。与此同时,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并多次制造反共军事摩擦。在敌伪顽的夹击下,敌后抗日根据地面积缩小,人口由1亿降到5000万以下,八路军、新四军由50万人减至近40万人,干部损失很多,财政经济十分困难。 在两年艰苦斗争中,毛泽东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他领导党政军民坚持长期抗战的方针,通过“精兵简政”,精干了主力军,加强了地方武装,促进了广泛群众性游击战争的开展,通过开展整风运动、生产运动,提高了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打破了敌人“清乡”,制止了敌人的“蚕食”,挫败了敌人的“治安强化运动”,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的第二次反共高潮和对各抗日根据地的多次军事进攻,并从各方面积蓄了力量,为转入恢复和再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1943年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在渡过敌后抗战两年困难后陆续得以恢复和发展。敌后解放区不仅粉碎了敌之“扫荡”、“清乡”,制止了国民党的第三次反共高潮,而且开始对敌军采取攻势作战,实行局部反攻。1944年12月15日,毛泽东发表《1945年的任务》的演说,明确指出解放区军民的首要任务是“消灭敌伪,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1945年,八路军、新四军发起春季攻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