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涉足政界。1913年,罗斯福出任海军部助理部长,主张建设“强大而有作战能力的海军”。1919年,罗斯福为威尔逊的国际联盟计划奔走游说,结果导致1920年竞选副总统失败。此后,罗斯福出任马里兰信用与储蓄公司的副董事长,同时又重操律师业。此外,罗斯福还从事各种商业冒险活动。 1921年8月,在加拿大度假的罗斯福,因参加森林灭火后即下海游泳而得了脊髓灰质炎,造成下肢瘫痪的终身遗憾。在康复期间,罗斯福大量阅读书籍,其中有不少传记和历史著作,却几乎没有经济学或哲学著作。 1928年,在罗斯福夫人的理解与支持下,罗斯福重返政界,参加州长竞选而险胜,于1929年出任纽约州州长(1930年再次当选州长)。纽约可以说是培养罗斯福进行政治活动和管理国家事务的能力的实验场所。 1932年总统竞选是在严重经济危机的背景下进行的。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罗斯福主张实行“新政”,依靠政府的力量调节和改革经济,从而当选美国总统。 1933年3月,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宣称:“我们惟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提出了旨在实现国家复兴和对外睦邻友好的施政方针。为了推行新政,罗斯福将一批具有自由主义色彩的律师、专家与学者组成智囊团,征询方针政策问题;通过“炉边谈话”方式,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与反对新政的最高法院进行坚决的斗争并成功地改组最高法院。 1933年3月9日至6月16日,美国国会应罗斯福总统之请召开特别会议。罗斯福先后向国会提出各种咨文,督促和指导国会的立法工作。国会则以惊人的速度先后通过《紧急银行法》、《联邦紧急救济法》、《农业调整法》、《工业复兴法》、《田纳西河流域管理法》等一系列立法。 1933年至1934年的新政着重“复兴”,主要措施有:维持银行信用,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对外贸易,限制农业生产以维持农产品价格,避免农场主破产;规定协定价格以减少企业之间的竞争,制止企业倒闭。1935年至1939年的新政则着重“救济”和“改革”,主要措施有:更为有力地运用行政干预,实行缓慢的通货膨胀,广泛开展公共工程建设和紧急救济,实施社会保险,以扩大就业机会和提高社会购买力;进行税制改革,根据纳税能力纳税,分级征收公司所得税等。罗斯福新政,恢复了公众对美国政治制度的信心,强化了联邦政府机构。因此,罗斯福在1936年再次当选总统,也就不足为怪了。 1933年,罗斯福政府承认苏联并与之建立外交关系。1934年,美国国会废除干涉古巴主权的普拉特修正案,美军撤出海地和尼加拉瓜,美国允许菲律宾独立。当然,罗斯福在推行睦邻政策的同时,对拉丁美洲国家也有过粗暴的干涉。
第六部分罗斯福(2)
罗斯福与丘吉尔举行大西洋会晤
30年代中期,德意日法西斯在欧洲和亚洲形成两个战争策源地。然而,此时的美国盛行孤立主义。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旨在使美国保持中立的皮特曼决议案。该决议案规定:战争时期禁止美国输出武器装备,美国船只为交战国运输武器或将武器运往交战国均属非法。1937年4月,国会通过永久性中立法,其禁运条款授权总统禁止向交战国输出武器装备和信贷,而有效期为两年的“现购自运”条款则授权总统要求在美国购买非军事物资的交战国付现金并用本国船只装运。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孤立主义和中立法无异于对侵略扩张的默许和纵容。为了引导美国及其公众做好反法西斯战争的准备,加强美国防务力量,罗斯福与孤立主义展开了坚决而富有艺术性的斗争。 1937年10月,罗斯福在芝加哥参加新建大桥的落成典礼时发表演说,指出“当某种传染性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