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4部分 (4 / 4)

路西豫皖苏边区和津浦路东皖东北地区在内的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初步形成,沟通了华中新四军和华北八路军的联系,造成了向西可以连接中原,向东可以挺进苏北,向南则能与新四军的第4支队和第5支队协同作战的有利形势。1940年5月17日,中共中央电示新四军副军长项英答复国民党第3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新四军“彭雪枫第6支队抗战有力,坚持敌后,请予奖励”。在此期间,彭雪枫还担任中共豫皖苏边区党委书记,并亲自创办著名的《拂晓报》和拂晓剧团。 1940年6月,蒋介石企图逼新四军退出华中,不断挑起摩擦事件,中共中央和毛泽东针锋相对,除揭露上述阴谋外,决定八路军一部南下,协同新四军巩固和扩大华中抗日根据地。刘少奇根据中央指示精神和华中具体情况,提出了“向东发展,向西防御”的基本斗争方针。1940年6月20日,黄克诚奉命率八路军第344旅和新二旅共5个团南下,到达涡阳以北的新兴集,与彭雪枫所部新四军第6支队会师。两部合编为八路军第4纵队,彭雪枫任司令员,黄克诚任政治委员。7月,中原局报请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批准,将八路军新二旅和第687团,以及活动于皖东北地区的八路军、新四军,包括新四军第6支队第4总队在内,编为八路军第5纵队,由黄克诚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执行“向东发展”的任务,以八路军第344旅(欠第687团)与新四军第6支队(欠第4总队)组成八路军第4纵队,由彭雪枫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执行“向西防御”的任务。

第八部分彭雪枫 将军(4)

西进途中的彭雪枫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根据中共中央指示,陈毅、刘少奇等在苏北盐城重建新四军军部。八路军第4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4师,彭雪枫任师长兼政治委员。其时国民党顽军用于直接进攻新四军第4师和豫皖苏边区根据地的兵力达9个师10万余人,为新四军第4师兵力的7倍。彭雪枫率部坚持豫皖苏阵地,一面进行反日伪军“扫荡”作战,一面抵抗反共顽军的进攻。1941年4月25日,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鉴于第4师背腹受敌的危难处境,并考虑到抗日大局,指示彭雪枫率部转移到皖东北地区。8月,华中局任命新四军政治部主任邓子恢为第4师政治委员、党委书记。彭雪枫和邓子恢建立起密切合作关系。10月,为粉碎反共顽军对新四军东西夹击的计划,彭雪枫协助陈毅指挥新四军发动陈道口战役。之后,彭雪枫又率部协同兄弟部队,横扫运河沿岸的伪军和土顽,使淮北、淮海、淮南三个抗日根据地连成一片。 彭雪枫在担任第4师师长的同时,还兼任淮北军区司令员,并兼任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分校校长,他还系统地编写了《游击战术》、《战略战术讲授提纲》等教材,亲自给学员讲课,为第4师培养了大批优秀军政人才。 1942年11月,彭雪枫和邓子恢等领导淮北军民,展开持续33天的反“扫荡”作战,粉碎了日伪军6000余人的“扫荡”,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淮北抗日根据地。1943年春,经新四军军部批准,彭雪枫和邓子恢统一指挥第4师及第2师、第3师各一部,在山子头地区进行自卫反击战,最后铲除了国民党顽固派留在华中的反共堡垒韩德勤部。 1944年春,日军大举进攻河南,蒋介石49万大军不战而逃。为了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制定出向河南敌后发展,控制中原战略部署,并于7月下旬命令彭雪枫挺进津浦路西,恢复豫皖苏根据地,相机控制新黄河以东地区。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据此指示第4师以津浦路东为基地,主力西进豫皖苏边区。 1944年8月15日,彭雪枫率部冒着酷暑西进,迅速收复萧(县)永(城)夏(邑)等县。为进一步扩大战果,彭雪枫亲 偾跋撸�富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