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部分 (4 / 4)

的。

另一可能招致反对意见的是我将人类的婚姻描述成共同抚育后代的伙伴关系,因为多数孩子从母亲那里得到的亲情多于从父亲那里的所得。尽管在传统社会中,未婚母亲成功地养育孩子是非常困难的,但在一些现代社会中,未婚母亲在成年人中占了显著的比例。不过一般情况仍然是:多数人类的孩子能够从他们的父亲那里得到照顾,比方说照料、教育、保护、食物供给、住处和金钱。

所有这些人类性活动的特征——长期的性伴侣关系,共同抚养后代,与其他成双作对的性伴侣比邻而居,私下性交,隐蔽的排卵期,女性对性接受度的延长,为了乐趣而性交,女性的绝经期——构成了我们人类假定为正常的性活动。在读到海象、袋鼠或者猩猩与人类截然不同的性习惯时我们感到新奇、好笑或者厌恶,它们的生活对我们而言是怪异的。但这显然只是物种歧视者的观点。以世界上4300种其他哺乳动物的标准,即便只以我们的近亲类人猿(黑猩猩、矮黑猩猩、大猩猩、猩猩)的标准衡量,我们人类自己的性行为才是怪异的。

可是,我仍然比动物中心主义者狭隘,我落入了更狭隘的哺乳动物中心主义。是否用非哺乳类动物的标准来衡量,我们会显得正常一些?其他动物比起哺乳动物来确实存在着更广泛的性和社会活动的模式。与多数哺乳动物的幼畜只有母亲照料而没有父亲照料相反,有一些物种如鸟、青蛙和鱼只有父亲独自抚育后代;有一些深海鱼类,雄性寄生或附属于雌性的身体,与之融为一体;一些蜘蛛和昆虫的雄性甚至在交配后立即被雌性吞噬。与人类和其他多数哺乳动物反复繁殖不同,绍鱼、章鱼和许多别的动物采用的是被称作大爆炸式的繁殖,或者是一次性产卵:只繁殖一次,接下去便是按计划死亡。有一些物种如鸟类、青蛙、鱼和昆虫(及一些蝙蝠和羚羊)的婚配方式是集中在“单身男女俱乐部”——一个习惯场所,被称作繁殖地。许多雄性安营扎寨,争取来访雌性的注意,每一个雌性选择一个配偶,经常是同一个优秀雄性被许多雌性先后选中,与它交配,然后雌性离去独自养育后代,无需雄性协助。

在其他一些动物中,有一些物种的性活动在某些方面可能与我们人类相似。多数欧洲和北美洲的鸟类至少在一个繁殖季节成双成对(有时候是终生),父亲与母亲一起哺育下一代。与人类不同,多数种类的鸟类成对占有独立领地,但多数海鸟却像人类一样,一对对靠得很近地集体繁殖。可是,所有这些鸟类与人类不同,它们的排卵期是明显的,雌性接受性行为总是发生在排卵期前后的易受孕期。性不是为了娱乐,配偶间的经济合作也很薄弱或者压根儿没有。矮黑猩猩(矮种黑猩猩)与人类在后者的很多方面相似或接近:雌性对性的接受能力在发情期的几个星期中一直延续着,性主要为了取乐,在群体中的许多成员间存在经济合作。可是,倭黑猩猩仍然没有人类的契约或配偶关系,没有人类掩饰得很好的排卵期及人类父亲对后代的承认和照顾。多数或者说所有这些物种都不同于人类,没有一个准确定义的雌性绝经期。

因此,即便是非哺乳动物中心主义的观点也强化了狗的想法:人类自己才是怪异的。我们惊讶于孔雀和袋鼠的怪诞行为,但实际上这些物种的行为完全在动物的变异范围中。物种歧视的动物学家阐述为什么非洲果蝠会形成它们的繁殖地婚配模式,可是最最需要解释的是我们自己的婚配模式,为什么我们人类会进化成如此不同寻常?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