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游戏竞技>民国大文豪是谁> 第70部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0部分 (2 / 5)

为生的郭沫偌陷入了困顿之中,发现国内的生活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好。

他幻想中那种被人高高举起,受到万千学生崇拜的场景没有出现,反而每天都要为了生活而奔波,甚至连坐电车的钱都没有。

“我的日本老婆自从回到上海以后,她便很少有开朗的日子,生活自然是和她所想象的‘幸福’完全背驰。”

这是郭沫偌后来对这段生活的回忆,他甚至用“过着奴隶加讨口子的生活”来形容。

其他创造社成员的处境同样堪忧。

张资评1922年6月回广州,任焦岭铅矿经理兼技师。

此人虽然还在从事文学创作,但为了生计明显是兼职了。

郁达浮1922年3月从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毕业,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同年回国,在安庆法政专校教授英语。

成仿伍在上海和郭沫偌一起编辑《创造季刊》和《创造周报》。

他于1923年5月20日在《创造周报》第2号上发表了《新文学之使命》一文,是创造社的中坚力量。

但两人的日子真的不怎么好,他们挤在公共租界哈同路民厚南里泰东图书局的编辑所内。

后来郁达浮也搬了进来,三人怀着满腔热情的办杂志,写稿子,希望能把创造社发扬光大,在新文学的领域内争得一席之地。

然而,事与愿违。

到了1923年下半年,成仿伍便去了广州。为了生计,郁达浮则到北京大学教授会计学。郭沫偌坚持到了1924年4月,也黯然回到了日本。

创造社的前期活动就这样结束了。

从这件事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转行不容易,年轻人一定要以此为戒。

郭沫偌学的是医学,又毕业于日本名牌大学,如果是在上海行医的话,绝不会落魄到如此地步,连老婆孩子都养不起。

郁达浮学的是经济学,上海是金融中心,随便找份银行的差事也能谋生。

成仿伍学的是法语专业,在法租界的洋行绝对能找到高薪的工作。

可他们就死抱住文学不放了,完全没有想过用其他方式赚钱,这就是文学青年啊!

当然,也有可能是他们原本的专业学的不好。

平禁亚看重的是创造社的郁达浮。

郁达浮在1921年出版了白话文小说集《沉沦》,在中国文坛造成了极大的轰动,而且他的日语特别好,文字风格深受日本文学的影响,带着点颓废和感伤。

他的小说中有一种诗意的美,这或许和他诗人的身份有关系。

郁达浮于1896年出生在浙江富阳市满州弄的知识分子家庭。

1913年随同兄长一起留学日本,1914年考入日本东京第一高等学校医科部,1916年改读法学部政治学科。

1917年11月进入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学习。

他在日本生活了将近十年的时间,对于日本社会的风俗习惯知之甚详,也了解日本文学,是最佳的翻译人选。

平禁亚把这件事告诉了林子轩,林子轩认可了这个选择。

他虽然和创造社有点小矛盾,但早就过去了,他不是个记仇的人,而且郁达浮的文笔出色,在精神层面上和《雪国》有相通之处。

《雪国》这样的小说也只有同等级的小说家翻译才有质量上的保障。

于是,处在困顿中的创造社接到了一笔大生意。

有人用高价请郁达浮翻译一部中篇小说,小说的背景是在日本,却是用中文写成的。

郁达浮看罢小说,沉思不语。

他觉得这本小说深得日本传统文学的精髓,把日本文学中的悲剧色彩表现的淋漓尽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