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开棉花收购工作会议,估计在会上应该要公布。”
“去年棉花收购指标下得多,价格涨了一成各村的棉花都不够收的,听说县领导还为此发了火。于是今年镇里把棉花种植当成大事来抓,各村的乡亲们也觉得棉花值钱了,今年舍得花大力气,加上今年风调雨顺,棉花大丰收。可是传说今年的棉花收购指标掉得很厉害,要是这样,乡亲们可要骂娘了。”王下田在一旁叹着气道。
“王支书,你从哪听来的消息?”苏望一惊,消息要是真的,可不是什么小事。
“消息是从地区传来的。我一个远房侄儿在地区行署上班,他昨天回家探亲,跟我提起过这事。”王下田忧心忡忡地道。
要是今年棉花收购指标锐减,大堆的棉花压在乡亲们的手里,老百姓是要跳起脚骂娘的。毕竟这棉花不是粮食,天天要吃,就算自家用,也用不了多少,各家各户往年早就存够了,顶多是家里子女要结婚,需要准备新被褥,可是这又有几家呢?真要是乡亲们辛苦一年种出来的棉花变不了钱,放在家里生霉贬值,不但镇领导要挨骂,王下田这类各村领头人也逃不了。镇领导倒是无所谓,至少老百姓还不敢当着面骂,顶多在背后说几句,又少不了几两肉。可是各村领头人都是乡里乡亲的,村民们可是会堵着门骂的,这可是丢大面子的事情。
“咱们县收购的棉花按照往年的惯例,一半左右是被调拨给昭州和潭州几家省属纺织厂,一半左右是供应咱们郎州地区的渠江纺织厂。”
棉花收购是这个时节供销社系统重要的工作,苏望花了些时间去了解,通过办公室一些往年的文件资料,苏望可以大致推测出不少东西。
“因此只要昭州、潭州几家省属纺织厂和渠江纺织厂今年产量不下降的话,今年的棉花收购指标应该不会减少。”
那几家省属纺织厂苏望不了解,但是渠江纺织厂却是很清楚。渠江纺织厂建立于六十年代,好像是那个时代三线建设的配套设施,一直到八十年代末,都是郎州地区数一数二的大企业,据说拥有员工数千人。渠江纺织厂修在交通不便的渠江县渠阳镇,那里不通铁路,就算是有一条省道,也要在海拔一千多米的大山上盘旋几十公里,唯一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条芳水河可以做为水运。
这样的工厂不说生产成本,就是运输成本也要比别人高上一截,因为不但产品要靠汽车运出来,连原材料也都要靠汽车一车车运进去。渠阳镇乃至整个渠江县都是山区,根本出不了什么棉花,都是靠收购义陵县这几个盆地丘陵县的棉花支撑下来的。
第一部 科级干部 第十二章 平静的生活(三)
“小苏,你说这省属纺织厂和渠江纺织厂今年产量会不会下降?”莫会仁在一旁殷切地问道。
“不好说,不过你们可以从身边看看,这麻水镇赶场时卖的毛巾布料,有没有咱们省纺织厂和渠江纺织厂出的?”
“还真没有一家,都是东越吴江那边纺织厂出的,那边出的毛巾布料即好看又便宜。”肖家勇接着补了一句,却引来了肖万山的一句训斥:“你不说话没人当你是哑巴。”
看着陈长水、王下田、莫会仁眼睛里的失望,苏望心里叹了一口气,继续道:“政府应该不会放着这件事不管的。棉花收上来,郎州和荆南用不了,还可以往荆北和华宝省调嘛,毕竟这棉花属于国家统购统配的。”
“就是这统购有麻烦。其它的农产品,就算是粮食,现在也有人在收购,可是棉花现在除了供销社谁敢来收?”陈长水叹着气说道。
苏望知道这是实情,棉花属于国家战略物资,一般情况下只能由供销社下属的棉麻公司收购,然后再由计委统一调配。现在这年头,除了棉麻公司,其他的人不要说收棉花,就是自己给亲戚多带点棉花出县境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