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4部分 (3 / 5)

在王智方讲的是《七侠五义》,不是《隋唐演义》,按理说不会犯道教的忌讳的,也不知道那个道人为什么一直纠缠此事,不肯放手。

说起《七侠五义》,在李飞阳前世有两个版本,一个是《三侠五义》另一个是《七侠五义》。其中,《七侠五义》有人是在《三侠五义》的基础上从新增删了一部分情节,将《三侠五义》里面的丁兆兰、丁兆惠合为一侠。增加了小义士艾虎,黑妖狐智化和小诸葛沈仲元。

这样算起来,南侠展昭展雄飞、紫髯伯北侠欧阳春、加上兄弟俩被称为一侠的丁兆兰、丁兆惠兄弟,这就是三侠五义里面的三侠。可如果把丁氏双侠分成两侠,再加上小义士艾虎、黑妖狐智化、小诸葛沈仲元这就是七侠五义里面的七侠。

至于五义倒是在这两版书里面没有修改。五义就是大闹东京的五鼠,老大钻天鼠卢方、老二彻地鼠韩彰、老三穿山鼠徐庆、老四翻江鼠蒋平、还有老五锦毛鼠白玉堂。

这两版书,《三侠五义》面世早,后面才有《七侠五义》。《七侠五义》是属于修订版本的《三侠五义》,是清末的俞樾俞曲园根据旧本所修订,原因就是因为旧本里面的狸猫换太子一案不合史实,而且感觉《三侠五义》里面描写的人物有意犹未尽之感,未能一一叙述出来,于是他就从新修订了一番。

只是他乃儒家正统士子出身,以他的眼光看评书这么一个市井文学,自然是感到评书里面颇多不合理之处,但是对于说书先生们来说,对于听评书的听众来说,故事精彩才是最大的看点,至于“不合史实”?他们哪会考虑这个,只要故事编的圆满,讲的精彩就行。

评书故事本来就是夸张之事,荒诞之言,你非得要求他阳春白雪,符合史实,不得谣传失实,这未免太过于书生气。也因此,后来学者对于《七侠五义》有颇多指责。

好在两版并存于世,对于说书艺人来说,也是好事,就有艺人将两个版本合成一本,讲《三侠五义》的时候,其实也就顺便把《七侠五义》里面的故事捎带了进去。讲《三侠五义》也是如此。

李飞阳给王智方的评书《七侠五义》,其实就是前世两个版本的结合体。

他看不惯俞樾这人什么事情都要插上一脚的脾气,一个民间评书话本他也想给弄圆满了,按照自己的思维又从新增删故事情节,这未免有些多事。因此李飞阳今世便将两个版本的故事取其精华,舍弃糟粕,总体上采取了《七侠五义》的故事结构,但又削减了里面过于文绉绉的对话旁白,使之更适合艺人说书,就是形成书面版本,也比之前可读性要强一些。

现在看来,效果不错!

王智方讲书之际,满堂喝彩声不断,拿起托盘收钱之时,听书之人钱也掏的痛快。

第一百七十一章 三清宫中(上)

其实真要是说起来,《三侠五义》才是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至于以后的平江不肖生,还珠楼主,以至于再后面的梁羽生、金庸、古龙等人无不是深深受到《三侠五义》的影响。

至于有人说金庸在武侠小说中第一个提出什么“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思想,那纯粹是美化金庸之言,建议他们先看一看《三侠五义》再说。

《三侠五义》中的几个主角,那一个侠士做的不是于国有利,于民分忧之事?

五义归顺开封府,帮助包公审案,暗中不知道出了多少力,费了多少心血,才有包公审案如神的名声!

而白玉堂为了帮颜查散查案,夜闯冲霄楼,身陷铜网阵,把命都给丢了!

这才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三侠五义中的几个人物,只有白玉堂最合李飞阳胃口。

此人英俊潇洒**倜傥,杀伐果断,仗义疏财。在他身上有一股勃勃的英气,与展昭几人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