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历史军事>历史追寻之旅> 第97章 南宋偏安东南科技的发展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7章 南宋偏安东南科技的发展 (1 / 3)

南宋南迁,于是就有了偏安东南的说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促进了江南的经济繁荣。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圩田、梯田大规模开发;

手工业蓬勃发展,丝织、制瓷等行业技艺精湛;商业繁荣,城市兴起,还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海外贸易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涌现出蒲寿庚这样的海外贸易巨头。

南宋时期理学兴盛。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科举考试的教科书。

理学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起初,理学因其新颖且独特的观点和理念,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打压和质疑。

随着时间的推移,统治者逐渐认识到理学在维护社会秩序、塑造民众道德观念方面所具有的显着优势。

理学强调君臣父子的等级秩序,倡导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这与统治者稳定社会、巩固政权的需求不谋而合。在当时社会动荡、人心思定的背景下,理学所宣扬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有助于规范民众的行为,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

南宋朝廷经过深思熟虑和反复权衡,决定正式认可理学,并将其提升为官方的哲学代表。

从此,理学在南宋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众多学者投身于理学的研究和传播,书院讲学以理学为核心,科举考试也将理学思想纳入重要范畴。

理学加强了南宋社会的思想统一,也为社会秩序的稳定和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这一过程也并非毫无争议,理学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僵化和保守的倾向,但总体而言,其对于南宋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张栻出在各地书院讲学。吕祖谦家族富有,凭借家族财富和声望专注理学研究与交流。除了这三位,陆九渊创立“心学”学派,主张“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与朱熹理学在认识天理途径上存在分歧。陈亮倡导事功之学,强调通过实际行动实现理想。叶适注重对事物的实际观察和研究,主张“务实而不务虚”。

理学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运动后,逐渐得到了官方的认可,成为当时思想领域的主流。

而南宋时期,不仅在思想文化方面有着重要的突破,在科技领域也同样取得了显着的成就。

其中,指南针的应用便是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新,为南宋的海上贸易和对外交流开辟了新的篇章。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南宋科技的奇妙世界,去探寻指南针的奥秘。用于航海,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推动了文化的传播。

最初的指南工具——司南应运而生。但那时的司南,还只是一个简陋的雏形,如同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虽能指明方向,却不够精准和便捷。

时光匆匆,岁月流转,来到北宋,有一位名叫沈括的智者。他痴迷于对自然奥秘的探索,整日埋头于书房和实验室中。

公元 1086 年的一个夜晚,沈括在书房中对着一堆磁石和磁针苦思冥想。他的眼神中透着执着。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失败,沈括终于发现了地磁偏角的秘密。这一发现,如同为指南针的发展点亮了一盏明灯。

而到了南宋,指南针的发展更是迎来了新的高峰。

在临安城的一个小巷里,住着一位名叫李工匠的能工巧匠。他自幼对机械制造充满热情,听闻了沈括的发现后,决心要制造出更精准、更实用的指南针。

公元 1132 年的春天,阳光温暖而明媚。李工匠在他的小作坊里,精心挑选着磁石,用心打磨着磁针。经过数月的努力,他终于发明了罗盘式指南针。这种指南针将磁针安装在罗盘上,标有清晰的方位刻度,使用起来极为方便。

这一发明,迅速在航海界引起了轰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