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游戏竞技>乌拉尔山> 第2部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部分 (1 / 4)

实有其事,到后来供应好转了时,中国团已经覆没了)。

除了军备和粮食,兵员的供应一直问题不大。工人和农民是红军取之不竭的后备兵源。新政权的基础,本来就是一无所有的工人阶级。*说过:“……工人阶级失去的只是锁链,得到的将是整个世界!”在过去的世界大战中,工人发现自己的劳动只是为统治阶层赢得利润,自己的牺牲只是保卫了资本家的财产。他们对这个要求自己付出一切,却不能给他们温饱与尊严的制度极端不满,对新兴的革命政权充满向往。对布尔什维克宣传自己是工人阶级的政党心悦诚服。新政权因此在城市中拥有天然盟友,可以利用所有的铁路、工厂来支持红军。还可以通过发动工人来阻止对手有效利用资源(如破坏白军的铁路,物资;或发动港口工人拒绝装运白卫军的物资。)危急时刻,红军还可以动员工人民兵来协助进行城市防卫。(如小说中提到的防守维亚车站的第十七彼得格勒团,就是由工人组成的)。

至于广大农民,最初从布尔什维克手中分得了土地,满心欢喜。但红军的余粮征集制使他们认为:“土地是我们的,粮食却是你们的,那有土地又有什么用呢?”(小说中有一段类似的对话反映了这一问题)但另一方面,白军的高压式抢掠;也同样引起农民的反感。总的来说,农民(富农除外)处于摇摆的中立(社会主义革命与贵族军官的光荣都是农民无法理解的东西)。摇摆的程度,视各地余粮征集制的左倾程度,和白卫军烧杀恫吓的极右程度——而各不相同(小说中提到的“极左的狂热,将不少农民,推到白色一方了!”指的就是这种情况。)

概括来说,大城市的占领和余粮征集制的施行,使所有物资都在新政权控制下生产并重新分配。这使得红军在相对狭小且被封锁的区域内(主要是乌拉尔山至波罗的海之间的北方内陆地区),也能动员出足够赢得战争的资源和兵源。再加上部队中党团员的榜样和牺牲精神,以及时势造英雄般涌现出的一批优秀将领;红军终于变得不可战胜!红军——这支世界上从未有过的新型军队——从此名扬天下。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跋(3)白军

小说《旗卷乌拉尔》是以中国团为主线,对白卫军的介绍较少。但就像下棋讲究棋逢对手一样,如果对手太稀松,中国团的名声就会略显黯淡。那么中国人的对手真的很一般吗?

我们从俄军(白卫军的前身)在日俄战争和一战中对德作战的表现,似乎比较容易得出一个结论:俄军笨重迟缓,*无能,很业余。但事实上,*的是俄军上层,是那些靠裙带关系执掌军权的沙皇贵胄。比如执掌兵柄的陆军大臣,重视宫廷的舞会超过了重视军备。居然无暇花完购买炮弹的专款(许多一线炮兵奉命每天每门炮射击不得超过三发!)而俄军的下层军官和士兵是非常顽强的。正是他们在日本人用犹太人的钱购买的德国大炮的轰击下,坚持抵抗,造成十万多日军的死亡和数十万人受伤(日俄战争)。

而在一战中,俄国总参谋长换了五任,根本没有一个连贯的备战计划。一战爆发后,在战争最激烈的一九一六年五月,总参谋部还有十五天休假,所有部门空无一人。这样的军队,能将战争拖延到一九一七年,完全靠的是九百万下层官兵以命相搏。一九一五年,俄军一线步兵的步枪配备率不到三分之二(军备大臣有德国血统加上原材料问题);许多俄军士兵只能用捆绑了刺刀的棍棒当武器,在炮火下用徒手去拆除对方的带刺铁丝网(够猛的)。在一战前期,当腐朽的俄军上层,侥幸没有犯什么明显错误时,俄军下层的忠勇便得以发挥出来,使得奥匈帝国和土耳其节节败退;仅科韦尔-伦贝格一战,便俘虏奥匈二十万人;战线推进到加利西亚和喀尔巴阡山口。但这时,强大到如日中天的德军参战了。德军拥有天才的指挥官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