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後來磐壽村發了大水,水災不斷,家中越來越拮据,連趕考的錢都拿不出來了,是這個洪康勝挨家挨戶籌款,給了譚叢,這才成就了現在他。
所以譚叢對洪康勝是十分感恩的。
「我聽說磐壽村近幾年一直發大水。」府上有一個老嬤嬤也是跟著譚家一路走來的,她告訴蘇宛菱,「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從前都是好好的,最近都不太平。」
蘇宛菱聽了這話,忽然像是聯繫到了什麼過去的記憶,然後猛地睜了眼睛:難怪她覺得洪康勝這名字耳熟,這是當年擊鼓鳴冤上京告御狀的人!
此事是前世所發生,當時高巍奕剛剛登基,他正需要做一些事來證明自己,而正巧遇上了上京告御狀的洪康勝。
洪康勝所在磐壽村連年鬧水災,需要朝廷不斷撥款,每年朝廷花在磐壽村上的賑災款至少百萬兩銀錢,可是這些賑災款中途被各地官員層層剝削,真正落到村民手裡的不過兩三成而已,而且一年不如一年,餓死了不少災民。洪康勝為救村民,這才上京鳴冤。
前世高巍奕也憑此事抓出了一連串的貪官,下獄的下獄流放的流放,震懾了整個朝野。
只是這一世,洪康勝為何提前來了京都城?
第67章 三日回門 「夫人還在休息,切勿打擾她……
蘇宛菱雖然心有疑慮, 但也不好過問,畢竟這是朝中之事,而且當年高巍奕雖是因剛登基需要做一些事來證明自己為君者的能力, 但也確實實實在在幫到了磐壽村,所抓的和所下獄的那些官員也確實是貪官。
這一世所發生的許多事情, 已經開始逐漸改變了, 無論是她周圍的事, 還是別的事。
或許是某一個環節引發了連鎖反應,又或許是什麼人傳遞了什麼消息,無論如何洪康勝提前上京來, 目的都是為解決賑災款的事情,若那些貪官能早點落網,或許也能救下更多災民。
譚玉書還陪著譚叢與那洪康勝用著膳議著事,許是要到極晚才會回來,蘇宛菱便卸了妝先休息了。
窗外仍下著下雨,她迷迷糊糊睡著,也不知道過去多久,有一雙手軟軟纏了上來,環住她的腰, 將她驚醒:「夫君回來了嗎?」
「嗯。」譚玉書的聲音喃喃在身後響起。
蘇宛菱坐了起來,點了燈, 她看到譚玉書有些疲憊:「發生什麼事了嗎?」
她其實知道洪康勝來是為了賑災款被貪污一事,但她重生一事情本就不為人知, 也不敢同旁人講, 畢竟這種鬼神一事實在匪夷所思,即便是譚玉書,也不敢胡亂告知, 便想引著他說話,再提醒些始末。
譚玉書緩緩靠了下來,燭火之光浸染在他臉上,仿佛撒著一層光:「今日來之人,是父親的同鄉,名為洪康勝。他從磐壽村來,那裡連年水患,今年亦然。原本朝廷每年都有下放賑災糧,但今年一直到入冬,賑災糧都沒有發放,村里許多人因為飢餓難忍已經開始吃樹皮和觀音土了,他上京來,是為借銀買米,發放給村里。」
蘇宛菱若有所思,她記得前世洪康勝是過了數年之後才上的京,那個時候災情已經更嚴重了,村里甚至出現了易子而食。
如今朝廷的賑災糧一直沒下發,可能被剋扣在了某處,洪康勝現在所想的法子也只是暫時穩住村裡的情況,讓村民得以溫飽。難不成前世的時候洪康勝也是來過都城的,只是那時候她和譚府沒有關係,所以不知道這個情況,洪康勝也沒有上告御狀,只是借錢買糧了?
蘇宛菱探問道:「父親怎麼說?若要籌備錢兩,譚府可夠?」
「父親已經在籌錢了,若只是八十戶的糧,府上還是能湊的,只是怕村里還有許多災民。」譚玉書答道,「父親想要寫奏疏上稟朝廷,徹查賑災糧未下放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