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部分 (2 / 4)

么,大清从上至下是不会有人思考国体问题的,特别是皇族,特别是皇族中的当权者,要让他们自觉自愿的限制自己无上的权利,那谈何容易!

满族从1644年起入主中原,止光绪死亡这一年,爱新觉罗氏统治中国已逾264年,这二百多年中,有过康乾盛世的辉煌,但是从嘉庆开始,清朝就开始走下坡路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洋人不断的进逼,清廷不断的退缩,再经过天平天国的打击,清朝这艘大船更是千苍百孔,此后开始的洋务运动,或许能算是清廷在经济上的改新,但这种有限的革新无法挽救清王朝的迅速没落,它在政治、军事诸方面的衰朽日甚,而列强的贪娈有增无减,随着日本国势的迅猛增长,终于在1894年,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而大清在战争中一败涂地。

甲午战争失败的后果是严重的,中国失去了朝鲜的宗主国身份,失去了台湾、澎湖列岛等领土,不得不开放重庆、苏州、杭州等地为商埠,允许日本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允许日本商船航行长江,还不得不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两万万两。

甲午战争的失败对大清朝野的震撼程度,也是近代史上绝无仅有的。过去,西方列强不断的欺侮,大清从上到下似乎都已经习惯了,从心理上也默认了西方列强的蛮横霸道。可是日本,近在大清肘腋的日本,卓尔小邦日本,大清一直不怎么看得起它,与中国人一样的黄皮肤黑头发,与大清一样也屡受西方列强的欺辱,并且,千年以来它都是中华文化的仰慕者、学习者,在大清朝野的心中,日本最多只能算中国的一个小弟弟,根本与西方列强不在一个档次。

可是如今庞大的大清,竟然被日本这个小弟弟打败了,这如何能让人想得通!大清朝野的震惊、悲愤可想而知,痛定思痛之下,大清朝野不得不承认已经严重落后的事实,当此时,二十多岁的光绪皇帝下决心进行革新改良,以图奋起直追,摆脱老大帝国的衰朽,提振国势国威,报仇雪恨,于是便有了近代史上鼎鼎大名的“百日维新”。

但是光绪皇帝的心太急了,他想一夜之间就将大清翻转过来,一夜间将官场几百年甚至是几千年的流弊清除,一夜间将中国备受蔑视的草民变成国民,可是光绪皇帝太年轻了,他从小长在宫闱,老师翁同和一直传授他儒家的那一套理论,他没有做皇帝该有的权谋,没有做皇帝该有的狠辣,也没有做皇帝该有的忍耐精神,他只有一颗年轻人期盼国家强盛的热心,一个皇帝的头衔,另外,就是康有为等数介书生的支持。

“百日维新”只进行了三个多月,就被迫终止了。当权太后慈禧感觉光绪的维新动摇了清廷的统治基础,当然,也动摇了慈禧的权柄。慈禧是狠辣兼备、极富统治经验、且精通权谋的女人。她在关键时刻率领百官,褫夺了光绪亲政的权利,将他幽禁起来。

第二章 近代史进程的十字路口(2)

慈禧废除了光绪的全部维新政策,大清又按老一套运转起来。慈禧接着选载漪的儿子溥隽为大阿哥,即皇储,要以他代替光绪。此事因洋人与地方重臣的激烈反对而不得不暂缓。但慈禧对洋人是恨之入骨了。洋人竟敢干涉大清的家事,这是不能容忍的。可是慈禧知道惹不起洋人,不能忍也得暂且忍着。

历史的脚步已走到了二十世纪的大门口,大清已经无法再按老一套继续运转了。1897年的曹州教案引发了义和团运动,义和团的蓬勃发展和拼死排外让列强们坐卧不安,洋人于是不断的威逼清廷*义和团。慈禧在*还是安抚之间摇摆不定,义和团遂进了北京,而洋人以保护使馆为名,向北京派兵,形势紧张至极。这时大清的外交环节出了秕露,不知什么人伪造了一封列强的照会,照会上措辞严厉,除要求慈禧立刻还政于光绪外,还有另外严重干涉大清内政的三项内容,并称清廷若加拒绝的话,就要武力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