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游戏竞技>三国以后的国家> 第10部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部分 (3 / 5)

算全部起用亲族时,立刻引起两人强烈反感。

听到消息后,他们飞似的跑去约见当时位高权重的三朝*司马懿商议对策,经过一番讨论,阴谋诞生了。这批人先以曹丕遗诏中同姓诸侯藩王不得辅政的理由作挡箭牌,随即制造了毁谤燕王宇等的谣言,大肆鼓吹曹宇等人有心谋反,控制了社会舆论导向。

而这时的曹叡,恐怕是由于天天“喝露水”的关系,头脑很不清醒(汞中毒|||),而曹丕过去排斥亲兄弟的流毒,也伴随着层出不穷的谣言,开始在曹睿脑海中发作了。

因此他在最后的最后,听取了刘放、孙资的“宝贵意见”,而罢免燕王曹宇等官职。此时刘放、孙资便接着推荐司马懿与老曹家的“凡品庸人”曹爽共同辅政,已然半死不活的曹叡也表示同意;至此,以凡品庸人的曹爽而与“情深阻”、“多权变”的大奸臣司马懿并肩而事,权臣司马懿+废物曹爽的恐怖“顾命大臣”组合就这样诞生了。

所以晋臣陈寿后来评价道“古者以天下为公,唯贤是与。后代世位,立子以適;若適嗣不继,则宜取旁亲明德,若汉之文、宣者,斯不易之常准也。明帝既不能然,情系私爱,抚养婴孩,传以大器,讬付不专,必参枝族,终于曹爽诛夷,齐王替位”。

春秋笔法,矛头直指司马懿。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16节 曹魏亡

少主当朝,在任何朝代都是极其危险的——更何况是以幼主处乱世,此时权力的真空要么由外戚占据; 要么由权臣填补。

虽然曹叡按照“托孤游戏规则”安排了两位辅政大臣。但是司马懿既有野心勃勃、又识明哲保身,在“能谋能战”的一代枭雄曹操面前都可以蒙混过关,更不用说敷衍中人之智的曹爽之流了。

面对曹爽开始时的咄咄逼人、耀武扬威; “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的司马懿虚与委蛇、韬光养晦了十年之久后,局势的变化不期而遇。

嘉平元年(公元249年)正月,魏帝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扫养父明帝的高平陵,大将军曹爽、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散骑常侍曹彦等一班兄弟从行。其时司马懿的长子司马师为中护军,率兵控制了京都; 司马懿立刻抓住这个稍纵即逝世的机会上奏永宁宫郭太后,请废曹爽兄弟。

此时大司农桓范用计出城投奔曹爽,属下谋士蒋济对司马懿说道: “智囊往矣。” 司马懿却道: “爽与范内疏而智不及,驽马恋栈豆,必不能用也。”

果然不出司马懿所料,在“霸业成时为帝王、不成且为富家翁”的思想指导下,曹爽虽形式大好,却在魏国使臣的游说下向朝廷投降了。气得桓范哭骂道: “曹子丹(曹真)佳人,生汝兄弟,豚犊耳!何图今日坐汝等族灭也!”

不久,司马懿出尔反尔、以谋反的罪名,杀曹爽及其党羽何晏、丁谧、邓扬、毕轨、李胜、桓范等,并夷三族。

从此曹魏的军政大权完全落入司马氏之手。

嘉平三年(公元251年)八月,享受九锡之礼的丞相司马懿去世,享年七十二岁。

权臣司马懿终其一生,如其老主公曹操一样,不图一时之名、不仗一刻之势,稳健地把称帝的机会留给了自己水到渠成的子孙。

司马懿逝后葬于洛阳城东的首阳山,司马炎称帝后,尊称祖父司马懿的陵墓为高原陵。

魏国初年文帝曹丕曾有规定: 子孙不准谒陵扫墓,是以曹爽陪同曹芳谒陵属于违反祖制; 而司马懿恰恰是利用曹爽谒陵之机发动的政变。司马懿当然担心自己的子孙亦会重蹈覆辙,因此临终前严诉不准谒陵之令,并规定陵墓不起坟、不植树、以后去世的眷属也不得合葬。司马懿的子孙严格遵守了这条祖训。

司马懿过世后,司马师辅政,独揽朝廷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