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部分 (4 / 5)

皂苷。其药理有抗菌及抗肿瘤作用。

除上述几味药可在秋季作为补剂服用外,亦有一些中成药可服用,如:

人参健脾丸:主要由党参、白术、陈皮、麦芽各100克枳实、神曲各150克,山楂45克组成。功能健脾消食,主治脾胃虚弱所引起的消化不良,脘闷饱胀,不思饮食。每日二次,每次服15克,用温开水送服。

生脉饮:主要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功能益气生津,以治疗气虚津伤所造成的体倦汗多、短气、心悸,口干及气虚性喘咳。口服安瓿剂,每次10毫升,日服3次。

上述各种中成药,可消除燥热之邪对人体的侵袭,即使是没有造成口干、舌燥之津伤者、亦可少量用之,但因滋阴药多厚腻,凡脾胃虚弱者,当先调理脾胃。

秋高气爽话“咳嗽”

“咳嗽”在传统中医学中为一病名,现代医学中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过敏性哮喘等都属于本病范畴。中医认为,肺为娇脏,喜润恶燥,易为燥邪所伤。在秋季的日常生活中,如果燥邪犯肺,最易伤其阴津。肺失津润,秋风一起,有不少人开始感冒咳嗽,或干咳少痰,痰黏难咳出,或痰稠色黄,或痰稀色白,或痰中带血,或胸闷气喘。轻者咳声不断,重者迁延难愈,影响日常工作和学习,尤其有些患者夜间咳嗽明显,妨碍正常休息和睡眠,让人苦不堪言。所以,秋季防咳嗽刻不容缓!

中医强调“治未病”,伴着“一场秋雨一场寒”的秋天的来临,我们又可以采取哪些手段防患于未然,尽量不去“招惹”咳嗽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随气温的变化,及时增添衣服、被褥,防止受凉:尤其早晚温差大,出行时一定要注意保暖。不必机械地去照搬“春捂秋冻”,毕竟凡事都有个度,超过了这个“度”,利就会变成弊的。因为过度地去“秋冻”,结果感冒了,发烧了,咳嗽了,肺炎了,岂不太教条了?

第二,注意加强营养,以滋阴润肺为主:秋冬季气候干燥,而前面提到过肺“喜润而恶燥”,因此我们在平素注意饮食均衡的同时,应以滋阴润肺为主。肺脏功能正常,自然咳嗽也就成了无源之水。《黄帝内经》中提到“秋冬养阴”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中药中麦冬、沙参、百合、枸杞等均为养阴润肺之品,大家可以在熬粥时适量加入些。还有大伙都知道的梨、甘蔗、蜂蜜、银耳等也都是不错的滋阴圣品。

第三,多饮水:看似简单,其实很实用。有些人认为不口渴不用急着喝水,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口渴是人的神经系统对体内缺水的一个较强烈的反应,如果你感到口渴,此时你的身体已经是处于较严重的“脱水”状态。许多杂志中提倡每天喝8杯水才算科学,其实个人认为没有那么绝对,完全可以因人而异,体型瘦小,自然可以少喝些,反之,人高马大者多喝些更合适。而之所以强调8杯,其实意在强调饮水的重要性而已。而饮用什么样的水好呢?白开水即可,又简单又实惠,加入些蜂蜜当然更好!

第四,勤锻炼:我们的祖先告诉我们“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而“正气”何来?多锻炼就是一个重要途径。生命在于运动,说的不也正是这个道理吗?

第五,防过敏:秋季空气干燥,又是叶落草枯时节,食物和空气中的致过敏物质大量增加,极易侵犯一些有“宿根”的人,也就是西医所说过敏体质的人,常引发哮喘。由于这些人体质素虚,对大气的温度、湿度等变化又极为敏感,极易因感冒而诱发支气管哮喘。因而,这些特殊人群一定要格外注意了。

。。

秋季要重视脱发的防治

之所以要强调在秋季防止脱发,原因是秋天气候干燥,人们若保养不当,易伤肺气。按祖国医学理论,肺主皮毛,肺气虚则卫外不足、毛发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