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很用功,慈禧夸赞他:“实在好学,坐、立、卧皆诵书及诗。”
光绪还是比较聪明的,不像同治那么顽皮,不好好念书,字写得也可以,也能做诗,后来文章也行,因为他受了一种帝王教育,特别强调“仁爱”之心。
他把读书同做国君相联系起来,如在《乙酉年御制文》中写道:“为人上者,必先有爱民之心,而后有忧民之意。爱之深,故忧之切。忧之切,故一民饥,曰我饥之;一民寒,曰我寒之。凡民所能致者,故悉力以致之;即民所不能致者,亦竭诚尽敬以致之。”意思是说,一个老百姓饥饿了,就是等于我也饥饿,一个老百姓寒冷了,等于我也寒冷了。这一年光绪才15岁。他很想当一位有所作为的皇帝。
光绪还写了一首《围炉》诗:“西北明积雪,万户凛寒飞;惟有深宫里,金炉兽炭红。”
意思是说,边塞下大雪,老百姓很冷,但是在皇宫里头,炉火通红暖洋洋的。从诗中可以看出,少年皇帝光绪胸中挂念边塞、忧虑贫民辛苦、寒苦的心态。
光绪虽然有父亲奕譞照料自己读书,但君臣之礼取代了父子之情。他和父亲是什么关系呢?首先是君臣关系,然后才是父子关系。光绪的父亲是臣,他是君,他父亲在他面前跪着称臣,就家庭生活来说,这是一种悲剧。而且他父亲跟光绪也不能像一般的父子关系那样敞开心扉交谈。与她母亲更是如此。光绪在宫里,他母亲在醇亲王府,光绪想看看他母亲是不可以的,而他母亲想要看看他,不经过特殊的手续,特殊的批准也是不可以的。见了面之后,像普通的母子关系拉拉家常,随便谈一谈也不可以。因此,作为一种家庭生活来说,这种母子关系绝对是一种悲剧。
而慈禧和光绪的关系呢?教光绪的只有两件事,一是叫他畏怕自己,二是让他学习。慈禧对光绪管教很严,企图把他培养成自己驯服的工具。她让光绪叫自己“亲爸爸”,不让称太后,并经常训斥教导,可谓“教子有方”。因此,光绪虽然当了皇帝,但自从入宫以后,陪伴他的只有孤独。他是在繁琐的宫中礼节、慈禧的严厉训斥中长大的,没有母爱父爱,没有童年的欢乐,致使他从小就心情抑郁,身体积弱,难以抵挡疾病的侵袭,留下了难以治愈的病根。同时,在感情上、心理上留下缺憾和创伤。这使他的性格有点扭曲的成分,甚至还激起了一种逆反心理。
影响光绪这种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遗传因素。光绪的性格,更多的不是继承其父“敬谨”的因素,而是母亲一支的“桀骜”的基因。其父奕譞“谦卑谨慎,翼翼小心”的性格,对光绪影响并不大。他的外祖父惠征曾因携银逃走被免官,可见其不守本分。她的姨妈慈禧太后的强悍性格更是表露鲜明,好强争胜,我行我素,咄咄逼人。这些或对光绪皇帝的性格形成有着先天性的影响;二是教育因素。光绪在毓庆宫长达10余年的读书学习,儒家经典,师傅薰陶,是其性格形成的教育因素;三是社会因素。光绪面临战败赔款,民族灾难,则是其性格形成的社会因素。
光绪七年(1881年)时,宫中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慈安的突然死去。慈安太后的父亲是广西右江道,早故,家族不繁,较为寒落。对于慈安的死,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病死的,一种说法是慈禧害死的。
之前慈禧害了一场大病,据说得的是“蓐劳”。慈禧病好后,尽管慈安知道慈禧失德,但仍去看她,想感悟她。慈禧也很高兴,就招待慈安吃点心,这是慈禧娘家做好送到宫里来的。慈安有个习惯,午觉醒了之后要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