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1部分 (2 / 5)

,枪口动能达到2400焦,在1000米外的存速为每秒310米,动能192焦,能够百分之百打穿5毫米厚的装甲钢板。

用20英寸枪管,也就是轻机枪发射,性能指标还能提高大约5%。

如果说6毫米枪弹有什么缺陷,那就是采用了金属弹壳,质量为15。4克,比ss109弹重了2。9克。

当然,不是不能减重。

用塑料制造弹壳,至少能减重3克。

只是,意义不大。

虽然塑料弹壳更轻,能够增加士兵的携带量,但是生产价格与长期使用成本都远远不如金属弹壳。

很简单,金属弹壳可以回收再利用,而塑料弹壳是一次性消耗品。

此外,要达到同样的结构强度,塑料弹壳必须做得更厚,也就会增大枪弹体积,对便携性同样有影响。

在可靠性方面,塑料弹壳同样不如金属弹壳。

last机枪始终没有拿到采购订单,其实就与textron公司研制的8毫米埋头弹采用塑料弹壳有关。

在美军进行的实战测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有八成跟塑料弹壳有关。

一些较为严重的故障,甚至无法让士兵就地排除,导致last无法继续使用,也就等于丧失了作战能力。

显然,这是军队无法容忍的致命缺陷。

当然,用赵禹的话来说,如果有需要,也可以使用塑料弹壳,而且不需要对枪弹结构做太大改动。

其实,没有采用塑料弹壳,还有一个关键原因,即制造弹壳的特种塑料。

这种由textron公司投资开发的特种塑料只有一家美国化工厂能够生产,华夏的化工厂还没有研制出来。

此外,华夏军方也没有资助类似的科研项目。

很简单,埋头弹只是过渡产品,真正的理想弹药其实是无壳弹,因此华夏军方没有在弹壳材料上下功夫。

准确的说,华夏军方资助研制的是一种全可燃弹壳。

拖了一个月才开始验收测试,不是说赵禹对6毫米埋头弹没有信心,而是需要足够多的时间生产测试用弹。

第288章 意见与建议

产能,才是最大的问题。

虽然只是进行厂方验收,测试项目不会太多,也不会太过苛刻,但是肯定会消耗大量弹药。

要知道,last交给美军进行实战测试之前,已经在厂方测试中打了25万发枪弹。

就算尽量减少测试项目,也要准备5万发测试用弹。

因为只能手工生产,而且只能让陈子豪等技术人员参与,所以生产5万发测试用弹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赵禹他们加班加点,忙了一个月,才制造了5万发测试枪弹。

制造枪弹十分麻烦,而用起来到很快。

验收测试,前后只用了不到一周时间。

其实,主要进行的是性能方面的测试,没有涉及到实战使用,毕竟d&f公司也没那个能耐。

在测试完成后,bae系统公司的技术人员提出了很多意见与建议。

首先,弹头直径可以进一步缩小,最好能够低于5毫米,比如4。5毫米,毕竟对小口径枪弹来说,6毫米实在有点偏大。

缩小弹头直径,好处很明显。

比如能够减轻全弹质量,降到12克以内,甚至控制在10克以内;还能在降低枪口动能的情况下提高初速,增强枪械的可控性;通过加大弹头的长度,提高长径比与比动能,就能保证弹头的穿透性。

此外,对于降低生产成本也有很大的帮助。

这些道理,赵禹当然明白。

其实,赵禹早就设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