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部分 (2 / 5)

为了自身的命运,颂莲不得不投入这场战斗,但另一方面,她又觉得自己身为有知识的新时代女性,与这样一群陈腐女性争斗,实在是一件很没趣的事。某些时候,她或许会想到那更加自由奔放的天空。恰恰这时候,具有和她一样新思想的飞浦少爷出现了,处于这两种思想斗争之中的颂莲,命运的悲剧性也就不可避免。

张艺谋对这部作品一见钟情,原因不言自明。这部作品和他此前喜欢的那些作品一样,整个故事的进程都是有股力量在驱动。这种内在张力,只可能在一种文化冲撞中才能体现,而这种文化是新和旧的碰撞,因此表现这种力量的时候,难免会出现一些旧的东西,这种对旧东西的表现一度被中国观众骂为张艺谋一味丑化中国人以取悦外国人。为了体现这种冲突的激烈性,也为了让这种文化的冲突更加直观,“性”似乎成了一种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也许多年以后,人们在总结中国电影史时,将此说成是“性电影史”。比如有人说《红高粱》表现的是野合,《菊豆》表现的是乱伦,《大红灯笼高高挂》表现的是性的专有权和性的共有权的争夺。

这些无疑给张艺谋的事业带来了阻滞。果然,当他正紧锣密鼓地准备投拍《妻妾成群》时,传来《菊豆》被禁的消息。

幸运的是,这部电影是日资拍摄,日本投资商将电影拿到了海外。《菊豆》获得1990年第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十大华语片奖,同年还获得法国第43届戛纳电影节首届路易斯丒布努埃尔特别奖、西班牙第35届瓦亚多里德国际电影节金穗奖、观众评选最佳影片奖、美国芝加哥国际电影节金雨果奖;1991年这部影片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奖。

《菊豆》在国外获得了这一连串的荣誉,因此有人戏说成“墙内开花墙外香”。

现在正在筹拍的《妻妾成群》,可能又会面临这样的尴尬局面,但张艺谋仍然很想把它拍成。

和此前一样,张艺谋每拍一部影片,所做的第一件事,是将这个故事吃透。

《菊豆》被禁,实际上给张艺谋一个不妙的信号,在他所表现的题材中,某些东西是一定要回避的。《妻妾成群》这样一个名字虽然很能引起某些观众的认同,或者说对票房有着较强的号召力,可一旦出现在银幕上,要想通过审查大概是一件难事。所以,他必须改掉这个片名。

到底用什么片名?张艺谋反复研读小说,他注意到了小说开头部分描写陈家大院的装饰时写到的一件物品:红灯笼。红高粱、彩色染坊,现在又是红灯笼,这实在是太好了。出于摄影师对色彩的特殊敏感,张艺谋的心中猛然一动。他找到了这部戏的基本色调,那就是有别于《黄土地》、《红高粱》的红色,它是一种大红,一种今天人们称为“中国红”的大红色。

红灯笼一旦出现,张艺谋心中豁然了:红色,就是这部影片的色彩基调。除了这个基调,张艺谋电影还需要一个形而上的载体。这个载体如果能够和红灯笼紧密地结合那是最好的。如果仅仅只是在画面中挂一些红灯笼,让红色成为影片基调的一种铺染,那么这个红灯笼就显得太生硬了。能不能使红灯笼成为整部影片的一种必需?。 最好的txt下载网

墙内开花墙外香(2)

中国“第五代”导演的出现,恰恰是对他们的前辈反正的结果。他们的前辈过于强调形而上,甚至长期被主题先行所桎梏。“第五代”导演一出来便大胆地强调形而下,力求在形式上取得突破,给人造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对形而下的刻意追求,既造就了他们也毁灭了他们。后来张艺谋电影常常被人批评为“大而空”,显然就是指“形式大于内容”,在过于追求形而下的情形下,忽视或者削弱了形而上。

张艺谋之所以一定要找到红灯笼,也就是要找整个形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