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游戏竞技>论语力于丹> 第9部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部分 (3 / 5)

,鲁哀公十一年时,方告结束。返鲁后继续聚徒授业,专心治学,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所谓三千是指前后受业弟子的累计总数,并非同时受教。

孔子说:“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71岁,颜回死,72岁,子路死,孔子连续痛失亲人爱徒,年老力衰,打击过甚,尤其对颜回、子路之死尤其悲痛。73岁,孔子病重,自知不起。一天早上,他扶杖站立门前,叹曰:“泰山其颓乎?梁木其朽乎?”哲人自此,寝疾七日而殁,时在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农历二月十一日,死后葬于鲁城北泗水之上。

孟子说得好:“自生民以来,未有如夫子者也。”

在中国孔子也被称为“孔夫子”,在古代“子”是对男子的敬称,本名是丘。“夫子”是“长”的意思。孔子的子孙直到第7代都是独生子,没有旁系,终于从第8代开始家族繁荣了起来。关于孔家的人数,还没有正确的数字,但在曲阜,自称姓“孔”的人也很多。

住在曲阜的孔氏家族,一般被分为内孔和外孔。孔子的后裔为内孔,人数不太多。孔末(早先不姓孔,谎称姓孔的人)的子孙和历代在孔子家扛活被授予孔姓的人的子孙称为外孔或伪孔。外孔不能入孔氏的家谱,在曲阜姓孔的人中,外孔既不能入家谱的人为数众多,而且自己到底是内孔还是外孔都不知道的人也很多。

因为姓孔的人太多,要把孔子的直系归结为一支的话是很困难的。因此孔家立下定约,为维护孔子的血脉,整个家族要世世代代继续家谱,让子子孙孙可以寻根溯源,温故而知新。这项伟大工程叫“续修家谱”。

所谓续修家谱,从宋代之前收录世袭奉祀的直系长孙一人的手抄本孔氏家谱开始,如果不算大修的话,孔氏家族一共经历了六次修谱。自明朝起,《孔子世家谱》虽有“六十年一大修,三十年一小修”的定约,但《孔子世家谱》实际上只大修了四次:即明天启年间、清康熙年间、乾隆年间和1930年至1937年间。

根据家谱统计,这个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列为“世界最长家谱”的庞大家族,其后裔也亦呈几何数字增长:清康熙年间续修的家谱共计孔子后裔近2万人,乾隆年间为10万余人,到了民国时期已增至56万人,而今,全球已多至400万人。

在我祖父孔庆功的著作《孔子溯源》中:“孔子第五十九代”衍圣公孔彦晋的二弟孔彦韶在公元1568年迁至滕州,设立“滕阳户”。我(孔庆功)1935年又代表孔家第五大户滕阳户赴曲阜主修家谱,历时两年多,现滕阳户的的基地在距孔子基地500米之处为证。并且,1996年我们滕阳户在我的资助和主持下率先按60年一修家谱的规矩而修订的家谱,成为解放以来第一部孔氏家谱。

孔子家境不好(1)

一位诗人说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是的,那些“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人,虽生犹死;那些立功立德遗教后世的人,虽死犹生。

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表人物孔子,离开人世已经2500多年了,但他却没有死。他整理过的文化古籍至今流传,他讲过的一些哲理性格言成了我们今天的座右铭。孔子的名字是和中华民族的文化联系在一起的:我们提到孔子,就联想起中华民族的文化;我们谈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就联想起孔子。实际情形就是这样:孔子与我们同在,与中华民族的文化同在。即使再过2500年,孔子也不会被人遗忘,因为他整理过的文化古籍将永远流传下去,他总结的人生格言是超时代的,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失去光辉。“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