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40部分 (3 / 5)

一直到数个小时之后,又来了五个风水修士。

这五个风水修士,有着一个特征,那就是左手袖口的位置,都绣着一座山。

如果秦风在这里,就会发现,这五个人,就是山门中人。

五个人的周身,都跟弥漫着一层雾气一样,普通修为境界的风水修士,根本就看不清楚他们的面貌。

……

传送阵已经被秦风开启了,自然这些人,一进入到通道之中,没有丝毫的差异,就直接传送了进去。

时间回到数个小时之前。

秦风只感觉到眼前一阵白色耀眼的光芒闪烁而过。

神识一阵轻微的恍惚。

下一个呼吸的时间。

就出现在了另外一个世界。

道教洞天福地为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

洞天福地于本方世界有联系,但又互相隔绝。

传说道士居此修炼或登山请乞,则可得道成仙。

《真诰;稽神枢》谓句曲山(茅山),“洞虚内观,内有灵府,……清虚之东窗,林屋之隔沓,……真洞仙馆也”。

陶弘景注云:“清虚是王屋洞天名,言华阳与比,并相贯通也。”

二书皆言句曲山又名为句金之坛,“以洞天内有金坛百丈,因以致名”,即以“洞天”指谓山洞。

“福地”则意谓得福之地,即认为居此地可受福度世,修成地仙。

《道迹经》云,句曲山(又为地肺山,七十二福地之一)“居月弗地,必度世,见太平”。多为山洞泉源,与风水观念不无关系。

道书所列福地,多为地仙、真人所主宰,是次于洞天一级的仙境。

“洞天福地”的观念大约形成于东晋以前,编集上清派仙人本业的《道迹经》《真诰》均已提到有“十大洞天”、“地中洞天三十六所”,《道迹经》还称引道书《福地志》和《孔丘福地》。

战国以来盛传“三神山”说和“昆仑山”说,但三神山是海中仙境,昆仑山则远在西方。

道教形成以后,随着道士入山隐居、合药、修炼和求乞成仙,群山壮丽的景色,奇峭的峰峦,幽奥的洞壑,从洞中涌出的溪流,和山中变化的万千气象,都足以引起共鸣并激发他们的幻想,加之原有的种种传说,从而逐渐形成大地名山之

早期道经如《抱朴子内篇》《真诰》等都讲到,欲求神仙,须登山请乞、入山居住或合药。

葛洪按引仙经,其中提到华山、泰山、霍山、恒山、嵩山、少室山、长山、太白山、终南山、女儿山、地肺山、王屋山、抱犊山、安丘山、潜山、青城山、峨眉山、金城山、山、云台山、罗浮山、阳驾山、黄金山、鳖祖山、大小天台山、四望山、盖竹山、括苍山等二十余座。

并谓:“此皆是正神在其山中,其中或有地仙之人。上皆生芝草,可以避大兵大难,不但于中以合药也,”而其中不少就被道教认为是洞天福地。

按照道教观点,天、地、水乃至于人皆一气所分。

仙境也是“结气所成”,它们相互感通,构成纵横交织的立体网络。

但因气质清浊之异,而上下有别。

故《天地宫府图序》称:“道本虚无,因恍惚而有物;气元冲始,乘运化而分形。精象玄著,列宫阙于清景;幽质潜凝,开洞府于名山。……诚志攸勤,则神仙应而可接;修炼克著,则龙鹤升而有期。至于天洞区畛,高卑乃异;真灵班级,上下不同。”

《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序》亦云:“乾坤既辟,清浊肇分,融为江河,结为山岳,或上配辰宿,或下藏洞天。皆大圣上真主宰其事,则有灵宫府,玉宇金台。或结气所成,凝云虚构;或瑶池翠沼,注于四隅;或珠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