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问他,穿跑鞋有什么用,难道还能够跑得过熊?穿鞋那人回答说,我并不是想要跑过熊,我只需要跑过你就行了。
道理都是一样的。对于具体的学生来说,光成绩好是不够的;你得比你同学的成绩好才行。努力学习,把自己的排名提前,把同学的排名挤下去。最后,自己才能够居于总体上的名额之内,才能够真正考上大学、考上好大学。
假如你有一种办法。能够让其它同学的学习成绩下降,其实也是可行的。可惜,人力有限。你最多只能下泻药,让同班同学拉肚子,以至于不能参加某一科的高考。但全国的考生太多了,这种馊主意是无法凑效的。
所以,考大学理论在具体上,是一种竞争;在总体上,取决于别人。当自己的成绩提高的时候,实际上就挤下了其他的同学。充实自己,也相当于变相伤害别人。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在狗咬狗起内讧,而最终的决定权却在旁人的手中。旁人决定的时候,依据的,却是与学生无关的,诸职校舍、师资力量、政府许可等其它因素。
如此荒谬的考大学理论,为何又能大行其道呢?这只能简单说了。假设全国所有同学都相信考大学理论,那么,相对老实的同学精力就会放在学习上面;不那么老实的同学精力就会放在同学上面。学生,因为年青,所以冲动;因为无牵挂,所以很勇敢;是社会最不稳定的因素。把所有同学的精力往学习和同学上进行引导,对于社会的稳定,对于治安的好转。都有非凡的意义。因而,考大学理论对于学生来说虽然是荒谬的,但对于国家政权统治,却又是相当有效的。既然有效,就必然会大力宣传推广。
最后结论:考大学理论实质上是一种宏观政治理论。
……
应聘工作的时候,总因为供大于求,被用人单位百般刁难。而且这种供大于求的流毒还延续到工作之后,被单位的老板动辄以辞退相威胁。在这种背景下,励志书籍是怎样说的呢?
关于应聘,励志书籍说,应该找冷门职业。并且在应聘之前,就以算命先生的敏锐,预测到冷门职业并提前学习相应的技术。这样的办法,且不说难以操作;就算是能够操作,都去应聘冷门职业,那种职业必将不再是冷门。应聘难,是全社会的供大于求所决定了的。个人的努力,在宏观大背景下,只能够起到微不足道的小改变,而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关于工作后被老板以辞退相威胁,励志书籍提供的办法是充实自己,让自己由被以辞退相威胁的对象变成被以高薪挖角的对象。一望可知,此乃老大学理论的翻版。
……
到集体了,到企业了。对于个人来说,上了一个层次。员工是微观,企业是宏观。对于社会来说,企业,又称为法人。法人,就是企业在法律意义上的人格化。企业依然跟个人差不了多少。
开办企业,最重要的是择业。不错,就是择业。“择业”这两个字,跟个人找工作的联系非常紧密。但并不是说,企业就不能使用。企业要“择”的“业”,当然不是“就业”的业,而是“行业”的“业”。
行业与行业之间,利益是不相等的。有经济学家认为,不相等是暂时的,相等是绝对的。学过价值规律的读者,请不要取笑这种理论。说不定这种理论早已经进入了你的骨子里。
当某个行业的利益偏大了,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呢?那样的经济学家一定会认为,由于商业的趋利性,必将产生社会资源的流动。更多的资源流向多利行业。直到该行业利益与其它行业持平为止。
但是,流得动嘛?企业只是法人,而不是自然人。企业是有固定资产的,企业绝不是想流动就能够流动的。也不是说没有流动,是说那种流动是极为缓慢的。除国家直辖行业之外,暴利行业也是不太可能长期维持暴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