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游戏竞技>访美国家> 第8部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部分 (2 / 4)

在1998年6月3日,距第一次引爆50周年的纪念庆典活动时,颠马酋长头部的面像终于揭幕面世了。今年已是第59个年头了。7月16日当我们造访拉什莫尔山总统巨像,途经此景时,随团导游专门介绍了此景点,征求大家的意见;如果有兴趣可以带大家顺道去参观一下,但需每人支付20美元的门票费。对此,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表示赞成。导游还介绍说,颠马山纪念馆是一项由民间私人筹办的非赢利性的文化教育、慈善博爱工程,不接受政府的赞助,经济来源主要是募捐款项,因此资金比较短缺、匮乏,某种程度上也延缓了工程的进度。自从颠马酋长头部面像完工面世后,作为一个景观,本身就具有了一定的观赏价值。更有许多热心人建议不妨开放参观,收取些门票费来筹资,这样既合理也现实,还能促进工程的进展,一举二得,何乐而不为。

参观颠马山纪念馆,因为是临时新增加的项目,因此时间很紧。先参观了一个颠马山山体雕像的简介展馆,看了一部介绍山体雕像工程爆破现场的电视录相片。

以后,走出展馆,是一个供游人们休息、观赏的开阔院子。一边,向着山体雕像的方向,有一排类似围墙、大约半人高的木制护栏;护栏外,隔着草地、与护栏平行的是一排细细长长的柏树林。依着护栏向前方眺望,在青绿色柏树林的地平线上,气象恢宏的颠马酋长披发头像尽现眼前:现在看到的只是远未完工的整个山体雕像的一个侧面,颠马酋长的披发头像还是与后面灰黑色皱裂的原始山体连在一起的,身子、手和坐骑的轮廓还不很清晰,有些模糊。头部以下所有那些尚未完成部分连在一起的长方形山体,伸展在山顶的尽头,遍体被爆破、雕凿过的痕迹历历在目;尤其显眼的是,伸直的左手臂腋下,已经可见一个打穿的大洞。据介绍,细长、伸直的左手臂的雕刻是整个雕像中难度较大的一个部分,不允许有丝毫的疏忽和懈怠,否则,就会有功亏一篑之虞。现在,同时正在进行着坐骑马头的雕凿造型。院子的另一边可通向印地安人博物馆等其他展区;院子中间,邻近一展馆的廊下,在与山体雕像平行的方位上陈放着颠马酋长骑马雕像1/34原型的石膏模型。

透过颠马酋长骑马雕像1/34原型石膏模型的近景,向颠马山山体雕像的方向眺望过去,蓝天白云的掩映下,青绿色柏树林的背景上,坐落山顶粗犷雄浑的颠马酋长花岗岩头像,由于空间的关系,远近的差异,二个大小相差34倍的立体雕像,视觉上却大小雷同,很相似。事实上,巨无霸的山体雕像一直就在按着缩小的原型雕凿、造型,外观上已大致有些形似;因此,对比之下,更是越看越像,似乎也模拟起原型石膏模型的造型活化起来,有了些生气,栩栩如生。美中不足的是,时间的限制,我们已无暇再环绕颠马山山体雕像,从不同的视角来观赏它,体味它原始粗犷、雄姿英发的风貌了。

叫人难以置信的是,如此工程浩大的颠马山纪念馆,却只是一项民间的私人工程;而且,起初的原始规划就是为时一百年,甚至更长些!在我们这个急功近利的年代,这简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雕刻家科斯扎克。齐奥科斯基(Korczak Ziolkowski),1908年9月6日诞生,是一个出生在波士顿的波兰裔美国人。襁褓中就成了孤儿,在养父家中长大。寄人篱下的日子,童年时代备受虐待,但学会了刻苦工作;体格健壮,还能帮助困苦的养父糊口过日子。16岁时,他靠做零活在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或称剑桥)的林奇技术学校(Rindge Technical School)就学。以后,他在简陋的波士顿码头一家修船厂里当制模工学徒。以此,他练就了一身木工手艺,能制作精美的家具。18岁时,他用55块桑塔。多明戈(Santa Domingo)产的红木;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