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4部分 (3 / 5)

范仲淹和韩琦的接风宴设在了蓬莱阁,晏殊挺大气的,把蓬莱阁二楼全包了下来,其实受邀的人也就十来个,却都是革新派最核心的成员。也算是集中了大宋精华所在,两个宰相,一个副宰相,枢密院使、副使,加‘四谏’:欧阳修、蔡襄、王素、余靖。另外就是苏舜钦等人了。

在许清看来,这群人中,军政两项在朝中基本都把持去大半了,唯一欠缺的就是‘财’这项,三使司的人一个也没有,曾亮那个老狐狸是不会轻易加入进来的,这可以说是极大的缺陷,财权的重要性不用多作赘述,由此许清这个大宋银行行长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但这还有一个问题,许清这边不可能直接把钱划到政事堂晏殊、杜衍他们手中,走账时必定得经过三司使这一道程序,无法把持三司这就出现了极大的漏洞。若三司使不同意向银行贷款,政事堂和枢密院就根本拿不到银行的钱。

许清以前在这些人面前还是挺随意的,可如今,唉!别提了,一见晏殊这位老丈人,他只得夹着尾巴做人,堂堂夏宁侯爷只能敬陪末座,不过说来大宋的一等爵亲王地位尚在宰相之下,他这个九等爵位的侯爷,其实在人家宰相面前也不算个啥。

从蓬莱阁二楼的后窗望出去,不远处便是大相国寺,一栋栋殿宇的积雪反射着瑰丽的光芒,悠悠传来的钟声,带给人无比祥和的感觉。

范仲淹和韩琦看起来还算沉得住气,没有因突然出现的转机而有过多的波动。桌酒香四溢,相互敬了几杯,众人便纷纷停了下来,晏殊作为首相,先开口说道:“此次把希文和稚圭调入中枢,陛下等于是表明了革新之意,当此之时,我辈当齐心协力,革除时弊,还大宋朝野一个朗朗乾坤。”

还别说,晏殊说完,众人一翻热烈附和之后,齐齐向敬陪末座的许清望来。连范仲淹也不例外,这让许清倍感压力啊,许清提出的革新方案,其实众人已经不止一次商量过。蔡襄他们觉得他的动作力度不够大。许清知道他们是马想大干一场,先将冗员这一块理清才觉痛快。

“各位,大宋如今就象一个虚弱的病人,突然下猛药,只会适得其反,只能先一点点的调理,等他能承受住药性后,再有针对性的下一剂猛药,如此才有康复的希望。”

许清说完,晏殊首先颔首。其实他是最同意许清先用慢药调理的说法,他的性格和年龄在那里摆着,使他不会象富弼这些三十来岁的人那么冲动。

“各位大人,我前几天听到一个老农说起今年大雪来得过早,这种情况通常会预示着第二年开春会有大旱。”

范仲淹霍然而惊,急声问道:“子澄,此话当真,可有何根据?”

不但范仲淹,坐中大臣也无不被许清的说法吸引住了,虽然未必尽信,却也知道许清不会拿这等事来开玩笑,而且谁都知道此事若是成真,那将意味着什么。

许清笑笑说道:“说实话,这老农的话我也不尽信,他也只是根据他几十年总结的经验判断,未必准确;但有一点,国以农为本,若此预言成真,对咱们的影响就不用我多说了。所以我的意思是,宁可信其有,及早绸缪,且不可等闲视之。”

欧阳修淡淡地笑看着他,端起清茶细饮,随后才说道:“我看子澄一副神定气逸的样子,想必心中早有定论,坐中皆是同道中人,子澄但请直言便是。”

“我一早提出的革新方案各位也看过了,我还是坚持我的观点,先从军、农两处着手,所以不管明年有没有大旱,农桑我们都应首先着手,天要大旱咱们奈何不了老天,但只要我们及早准备,就可以把损失降到最底,我的意思是,由大宋银行贷款,朝廷利用这个冬季的时间,对全国各地的农田水利设施进行一次全面整修,这不但是为了应对明年有可能到来的大旱,也为今后大宋粮食增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