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历史军事>大唐气象上海图书馆> 第78章 边关陷入多事之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8章 边关陷入多事之秋 (3 / 4)

的学识与谋略,但其为人器量狭小、性格急躁,不太擅长处理民族关系。上任没多久,就把属地蛮夷各部搞的人心不宁。

按照以往成例,南诏王每年都会带着各部酋长,携妻室前往成都拜谒节度使。路经云南郡时(今云南祥云一带),太守张虔陀利用职务之便,经常与他们妻子勾搭,还向他们索要财物。合罗凤只要答应的稍不痛快,张虔陀便会派人过去辱骂。

合罗凤激怒之下起兵造反,于天宝九年(750年),攻陷云南郡杀死张虔陀,夺取了依附大唐的三十二个羁縻州。

天宝十年(751年)四月,玄宗诏令鲜于仲通出兵八万征讨南诏。

唐军兵分两路,分别从戎州(今四川宜宾)、嶲州(今四川西昌)进发,抵达曲州(今云南昭通)、靖州(今云南昭通鲁甸县)。

合罗凤派人讲和,承诺归还掠夺的俘虏、财物,退回南诏,并捎话说:“现在吐蕃大军压境,如果不答应我,我将投靠吐蕃,云南就再非大唐所有了。”

鲜于仲通自恃兵多将广,没有同意合罗凤的提议,继续进军西洱河,兵临南诏国都太和城下(今云南大理境)。

合罗凤很清楚,一旦战败,他和他的南诏都将不复存在。遂举全国之力绝死反击,与唐军展开激战。唐军大败,战死六万多人,鲜于仲通只身逃脱。

合罗凤让人收殓双方战死将士尸体,筑成京观,派人向吐蕃请降。吐蕃凭空得来如此大礼,欢喜过望,任命合罗凤为东帝,称他为“赞普钟”。“钟”为蛮语,意为兄弟,“赞普钟”就是吐蕃国王的兄弟。

合罗凤在国界立下一块石碑,讲明了自己被迫叛唐的经过,并郑重声明:“南诏世代尊奉大唐,接受大唐封赏,后世如果重归大唐,请将此碑出示大唐使者,让他知道叛唐并非出我本意。”

此后,南诏一直与吐蕃联合进犯大唐,原本稳固的西南边防变的不再安稳。

捅了这么大的篓子,在杨国忠极力斡旋下,鲜于仲通丧师辱国的罪名被轻轻抹去,不但毫发未损,反因立下战功得到褒奖。

营州方向(辽宁朝阳、内蒙赤峰一带),挑衅生事,招来祸端。安禄山自打当了节度使,经常无故进犯契丹,把契丹边民的人头拿来充作军功,用以体现他的价值。

天宝十年(731年)八月,安禄山调动范阳、朔方、河东三镇六万大军,以奚族部落两千骑兵为先锋,兵分三路进讨契丹。

唐军抵达距营州一千余里的土护真水时(今内蒙古老哈河,赤峰、通辽一带),大雨倾盆而下。安禄山率军冒雨昼夜兼行三百余里,直插契丹王庭,契丹军民大惊失色。

因久雨不停,弓弦受潮无法使用。大将何思德劝说安禄山停军休整,不出三天契丹自降。

本来挺好的一条建议,安禄山却认为他扰乱军心,准备将他处死,何思德恳求阵前效命,得到安禄山同意。

悲催的是何思德长的与安禄山实在太像了,契丹人争抢着发起进攻,杀死了他。以为已经除掉了时常祸患他们的罪魁祸首,个个勇气倍增。

打头阵的奚族人调转阵形,与契丹合兵一处夹击唐军。疲惫不堪的唐军彻底失控,在瓢泼大雨下四散溃逃,纷纷倒在契丹人的刀锋之下,死伤无数。

激战中,一支流矢射中安禄山马鞍,他扔掉了彰显身份的头盔,丢弃了靴子,与麾下二十多名骑兵狼狈逃出重围。

回到师州(今辽宁朝阳境),立刻归罪于前来参战的突厥左贤王哥解与河东兵马使鱼承仙,将两人斩首示众。

平卢兵马使史思明逃入山谷躲了二十多天,与收拢到的七百多名散卒返回营州。平卢守将史定方率两千精锐前出迎救安禄山,契丹追兵这才撤军。

此时的安禄山身边将士损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