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4部分 (4 / 5)

小侄一人前往北海相助舅父,小侄的一万人马以及大将庞德、成廉仍旧留在洛阳以防万一,还请叔父应允。”

何进没想到丁淮会提出这样的要求,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愣在了那里。丁淮见状,便又故意号啕大哭道:“叔父,若是舅父身死,母亲再出意外,小侄也定会无颜留在人世,只有以死谢罪了,还望叔父可怜小侄的一片孝心。”

何进张了张嘴,想到丁淮既然将自己的一万精兵尽数留在洛阳,看来并不是对自己有二心,并且自己也能给皇上一个交代,便终于没有再说不同意的话,只是摇了摇手道:“贤侄莫要再伤心,此事叔父应允就是,只是你一人孤身上路,甚是危险,叔父不太放心,还是稍微带些兵马前去吧。”

丁淮大喜,连忙向何进磕头道:“多谢叔父体谅小侄。小侄只需带领自己手下的三百骑兵前去即可,其余兵马留在洛阳听候叔父号令。”

何进不禁有点不放心道:“贤侄只带这少许兵马,岂可抵挡青州数万黄巾?”

丁淮道:“兵贵在精而不在多,小侄手下这三百多骑都是久经战阵,均能以一挡百,请叔父放心。”

从何进府中出来之后,丁淮马上命人将庞德、成廉二将召来,秘密命令了一番。

三天后,丁淮便告别了何进、曹操、袁绍等人,带着自己的三百五十八名旋风骑踏上了青州之路。

正文 第九章 舅甥相见

16K 更新时间:2009…9…28 15:33:40 本章字数:3293

丁淮率领的旋风骑都是骑兵,所以只用了十天的时间便到达了青州北海,见到了自己的舅舅孔融。

说到这里,不能不提一下孔融为何现在会是北海相,因为在三国历史上孔融任北海相乃是因为得罪了董卓,在这之前孔融曾是虎贲中郎将。因为丁淮的到来,历史发生了很多变化,孔融之事便是其一,孔融乃是“清流”人物,素与大将军何进不和。

前面已经讲过,朝廷有三派势力:宦官集团、外戚集团和清流派,宦官集团以张让为首,差不多都是清一色的宦官,外戚集团则以何进为首,手下一帮文武有袁绍、曹操、何苗,赵融,淳于琼,许凉,陈琳,王允,逢纪、何颙、荀攸,袁术,卢植、皇甫嵩等,实力最为强大,而清流一派则由于杨赐的倒台而处于最末,却也有杨彪、孔融、邓盛、蔡邕、马日禅等人。

本来孔融曾为中郎将,因为大将军何进借其妹之势一步登天,孔融甚是看不起,道:“吾岂能与一只懂杀猪之屠夫同殿为官。”于是,便自请为北海太守,所以后人常称孔融为孔北海。孔融此人极好宾客,常曰:“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吾之愿也。”

孔融爱民如子,政令清明,在北海担任太守之职的一年多的时间里,孔融虽无太大功绩,却也是深得民心。且其与大学问家蔡邕交往密切。汉献帝建都许昌后,本已隐居的孔融再度出山,担任少府一职,后被封为太中大夫。此认为人恃才负气,言论往往与传统相悖。

且说孔融正在同武安国谈论如何抵御黄巾之事,忽然下人来报,说是有一个人,自称是自己的外甥丁淮,在外面求见。孔融心下纳闷,自己只有一个外甥,确实名叫丁淮,但是却是远在益州汉中郡任太守之职,现在外面黄巾猖獗,他一个人如何能到得青州,何况作为汉中太守在此天下大乱之时不在汉中保一方平安,岂能擅离职守(孔融并不知道丁淮被灵帝召到了洛阳)。

孔融心中忽然一动,想到,这必定是黄巾军的诡计,探听到我与丁淮十数年未见面,使人冒充自己的外甥骗得我的信任后,谋取北海。可是这个计策也太次了点,虽然打听到此事,却也不想我那外甥丁淮岂能随意来到青州。于是孔融命令武安国率领100刀斧手在帐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