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部分 (3 / 4)

国时期却是不少,因为在景耀六年蜀国灭亡时的人口才是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

从这里大家可能会看出,为什么近六十万人口的一个汉中郡,却只有五千士兵,这个数字确实太少了。在东汉的制度下,军队隶属于中央,各州郡的军队数量很少,一旦那个地方发生战乱,当地政府必然无力镇压,这时便需要皇上派一位将军手持虎符,可以调动各地兵马,再进行镇压叛乱。

当然,这样的方式既有好处也有弊端。好处是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得各地的势力变得微弱,无力和中央对抗,不可能再出现像西汉时期的八王之乱的大规模叛乱;弊端也很明显,就是一旦遇到像黄巾之乱这样的大规模的人民叛乱,中央也会措手不及,没有抵抗的力量,只靠禁军校尉们的那些士卒是不够平乱的。就说黄巾之乱,若不是起义仓促,张角早亡等原因,东汉政权必然要提前下台。

还有一点,对于黄巾大起义这样的暴乱,等到中央派出军队进行平叛之后,必然为时较长,地方政府必然无法忍受黄巾带来的灾祸而自行组建武装,由于为时较长,一旦暴乱平息,地方武装便成了尾大不掉之势,中央政府还是一样无力约束。

丁淮本有心将军队扩至一万人,却担心洛阳方面知道,另外汉中的财政状况以及粮草储备状况丁淮还不是很了解,若是贸然将军队扩到一万人,可能会使得汉中的财力和粮草支撑不了,所以这一念头只能等到将汉中的一切了解之后再进行了。

丁淮到现在终于发现自己犯了一个很致命的错误,从师左慈三年,丁淮对于武艺、兵法、医术可谓是样样精通,但是对于内政,丁淮却完全是一个门外汉。来到三国之后,丁淮便梦想着能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州或郡,然后再趁着乱世,一统中国。

如今这个愿望终于获得了一个小小的成功,不但拥有了汉中一郡之地,而且手下的高顺、成廉、庞德、徐荣,不是冲杀战场的绝代猛将,便是智勇双全的领军大将,但是,很可惜,他们只是武将,要说是搞内政,恐怕把他们四个全杀了也不行。现在丁淮终于后悔为什么没有在来汉中之前招募几个人才了,论起内政,颖川荀彧、彭城张昭、东郡陈宫等,都是三国时期不可多得的内政高手。当然,内政人才很多,并非只有这三人,只是这三人在三国早期比较著名罢了。

此时去找荀彧、张昭、陈宫三人不太现实,原因很多,一是汉中太守新旧更换,正需要丁淮安抚民心之时,不能轻易走开;二是这三人所在地距离汉中都是比较远,来回一趟费时太长;三是,此时黄巾之乱还未发生,天下大势尚为平静,还没有到他们出山的时机,即使丁淮去请了,他们也不见得会同意投靠丁淮;四是,丁淮虽然身为一方太守,位高权重,但(全文字小说阅读尽在拾陆K文学网)是丁淮毕竟年轻,一般确实有才华之人向来放浪不羁,岂能听命于一个年轻人;五是,丁淮的这个汉中太守以及云亭侯的来由,并且是功劳和业绩换来的,而是靠着许诺给灵帝造什么啤酒而来的,含金量并不高,不能真正令这些人信服。

所以,丁淮要想找人才,目前来看,只能在本郡之中寻找或者在益州周边郡县寻找,到时候以当地郡守的身份命令其出士。但是,汉末时期的汉中郡并没有什么突出的能人,而在汉中郡的周围郡县之中丁淮想到了一个人,便是三国时期张鲁手下的第一谋士阎圃。

历史上对阎圃的记载并不多,只知道他是益州巴郡人,其他的情况就不得而知了,但是既然来了汉中,阎圃这样的谋士丁淮岂能放过。只要打通了益州刺史或巴郡太守的关系,即便阎圃不愿出山也就由不得他了。然而一旦能够请到阎圃,丁淮便自有办法让其心悦诚服地跟着自己。

在接任汉中太守两个月之后。丁淮带着一个被政务搅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