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咬金之辈是八拜之交,为何还要下毒手杀害他?还有,你为了当皇帝,不择手段、手足相残,杀害建成太子和元吉三皇子,仁义何在?”
太宗道:“孤杀单雄信,实是情非得已;孤杀建成、元吉,乃孤家事,与你何干?”
“我先不说你满口仁义道德、实际上却狠毒奸诈所干的那些勾当,我只看看你朝中的这些官吏干的勾当,就可以看出你唐朝是一个横征暴敛、鱼肉百姓、贪污**之朝廷,你们唐朝既然亏对于天下,天下又怎能不反?”
“杨贤杰,说话要负责任,我唐朝如何‘有愧于天下’,你要举出实证来!”太宗有些坐不住了。这些年来他听到的都是一片赞誉之声,都说他的贞观之治是清平盛世,何来这些诽议之语?
“陛下,不要跟他废话,拖下去砍了再说!”一名大臣高叫道。
“看看、看看,你的这些臣子动不动就要把人砍了,这不是暴政的证据么?”贤杰冷笑一声。
太宗沉吟了半晌,摸着龙须道:“杨贤杰,孤的天下孤清楚,孤不否认,如今天下初定,确实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但也不是你说的一团漆黑。孤一向勤政爱民、广开言路、减免赋税、展生产、勤修水利、鼓励经商,并不敢忘记前朝覆亡的教训,何来暴政之说?想是你等有所误会所至……也罢,孤不念你等旧恶,今日敕你等无罪,望你等不要再滋事生非。孤即刻命人打扫济安殿,今晚你二人就在济安殿安歇,明日早朝时孤再宣你等上殿,为官为民悉听尊便。”
太宗回到寝宫,内侍报告说魏征有事求见。
太宗忙令快请。
当下君臣见了礼,太宗赐了座,开言道:“魏爱卿所奏何事?”
魏征道:“陛下,臣以为今日之事陛下做对了。”
“哦?魏爱卿也认为对他二人不杀比杀好?”太宗含笑道。
“正是如此——不过,此二人反心未泯,稍有风吹草动,极易生变。臣以为,对他二人住所,还应多加防护,免得小人制造事端,以生嫌隙。”
“朕不明卿之意。”
“今日满朝文武对杨贤杰恨之入骨,难免有曲解陛下之意而欲为陛下出气或挟私怨而公报私仇,而杨、单二人并不知陛下宽厚爱仁之心,若造成误会,只怕会引起事端。”
太宗也沉吟道:“徐茂功此次北征前也为孤推演了一番先天之数,云将有一番刀兵劫数,不知何指?”
魏征听罢,忙低头掐算起来,忽然他的脸色大变,声音也有些抖:“不错,确实有一番刀兵劫数!此祸可大也可小,若不及早引源归流,只恐酿成隋末之巨变!”
太宗也变了脸色,他当然明白“隋末之巨变”的含义,难道刚刚平定的江山又要掀起腥风血雨?刚刚从隋朝暴政中解脱出来的子民又要来反对他这还算清明的大唐?不!不可能!太宗的脸上十分痛苦。他怎么也不相信他的子民会起来造他的反。但徐茂功和魏征都推算说会有此事,叫他怎不惶惑不安?古时生产力不达,人都有股子迷信思想,连皇帝也不能免俗。
魏征同情地看了看日夜为国事操劳、才四十来岁而鬓边都已经出现了缕缕白的皇上,象是下了很大的决心道:“臣以为,要想避免此祸,不如干脆当机立断,只须如此……如此……定可保陛下社稷无忧!”
魏征生平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向太宗出了个馊主意,这位敢于犯颜直谏的名臣几乎坑了整个大唐,历史也差点改写……
入夜,贤杰躺在济安殿的床上已经微微出了鼾声。铁勇却翻来覆去睡不着。贤杰翻了个身,鼾声蒲住,开言道:“铁勇兄弟,还没睡着吗?”
铁勇睁着双目道:“嗯,睡不着……大哥,你说那狗皇帝为什么不杀我们?”
贤杰道:“我也想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