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3部分 (3 / 5)

留下几支美军主力师,帕特里奇也能将整编的六个主力师派往北方战场,增强美日联军的战斗力。

要知道,在北方战场上,美军就八个主力师,而且在第二骑兵师与第十山地师遭到围歼之后,真正能打的就只有六个主力师,这其中还包括只能在大规模地面进攻中扮演配角的第一零一空中突击师。

也就是说,如果向北方战场增派六个主力师,相当于将美军的突击能力提升了一倍。

在不能过分指望日军的情况下,相当于将美日联军的突击能力提升了一倍。

事实上,到时候能够派往北方战场的,肯定不止六个主力师,说不定还能增派好几个战斗力不算差的国民警卫队师。更重要的是,随着美台联军在南方战场上取得重大胜利,台湾当局将考虑出兵东北。即便台军的战斗力也没什么好指望的,即便在得到增强之后,表现也不如人意。可是台军的出现,肯定会大大改变东北战场上的局面,至少能在控制占领区的时候获得更多的好处。

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日军将在此期间得到加强。

虽然帕特里奇从未指望日军能够达到美军的水平,毕竟日军没有美军那么丰富的战争经验,日本也没有美国那么完善的军事体制,短期内动员起来的大批兵员,使得日军的规模急剧扩张,也使得日军的素质大幅度下滑。加上巨大的战争伤亡,日军的素质很成问题,战斗力自然不会高到哪里去。

要知道,打到现在,日军的伤亡数字接近一百万。

也就是说,此时在东北战场上作战的日军,几乎一对一的更换了一遍,真正从日本参战坚持到现在的老兵,恐怕还不到五万人。相对于日军投入的庞大兵力,这点老兵根本就不足以撑起日军的脊梁。

在导致日军战斗力严重下滑的众多原因中,频繁的战事也是其一,而且是主要原因。

虽然频繁的作战行动,能够用最快的速度让士兵熟悉战场,获得实战经验,但是过于频繁的战斗,必然产生很多不必要的伤亡,削弱官兵的士气与斗志。别的不说,在维护占领区的时候,日军的伤亡率就比美军高得多,几乎是美军的五倍。排除占领区内,普通民众广泛排日的因素,主要还是日军的素质太差,很多新兵根本不熟悉东北的情况,也不知道该如何与占领区的民众相处,结果不但没有能够起到平息民众愤怒的作用,反而成为了影响美日联军形象的负面因素。

受此影响,从二零一四年二月份,也就是中国的农历新年后开始,美日联军就逐步合并了占领区,并且统一部署占领区内的巡逻部队,每支巡逻部队都有几名美军,以确保在与当地民众交流的时候,尽量由美军出面。

短暂停战所获得的休整机会,对日军来说更加宝贵。

当然,在此期间,日军还能继续推进编制改革,获得更多的主战装备,让一些缺乏战斗力的二线部队在对付游击队的低强度战斗中获得实战经验。

可以说,既然无法立即攻打北京,那么延迟一段时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做出这个决定之后,帕特里奇就将注意力完全放到了南方战场上。

八月十八日,帕特里奇就向前线作战部队下达了进军南京的作战命令,只是因为还没有拟定好作战计划,所以美台联军没有立即发动进攻。

回到现实中来,攻打南京显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前面提到过,虽然东南军的防区缩小了四分之三,但是防区内的兵力密度大大提高,战线上的防御强度也相应提高。更重要的是,在指挥部队撤退的时候,陈必时很有章法,三个方向上的守军都在同一天开始撤退,因此在退下去之后,东南军仍然保持着一条完整的,而且是非常平顺的防线。

必须承认,陈必时的指挥才能确实非常出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