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部分 (2 / 5)

中我有一段时间一直跟着中央。中央的同志每天上班都是夜里,指挥全国战争,看电报,发稿子,看新闻。电报特别多,发报,收报,一直工作到第二天早上9点钟,才出来散步、睡觉;到天黑了,吃过晚饭,又开始工作。

这个时期我拍了不少毛主席的相片。现在有一套毛主席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挂像,里头有一张是我拍的。头一张是斯诺拍的,毛主席戴着八角帽。有一张毛主席坐在窑洞前的椅子上,穿个破棉袄,看地图,背后有一个大水缸的,那是我拍的。

我有一个很破很破的莱斯卡机器,还有一个做了放大机。

我就住在主席隔壁的小屋。我正常工作。半夜我正在睡觉,警卫员来了,敲门叫我赶快起来,到主席那儿去。

主席了解情况。

说着说着吃饭了,主席说“吃饭,吃饭”。用一个小茶缸子,盛半缸子酒,主席说喝点酒吧。我说我不喝酒。

天亮的时候主席到山上散步。这个时候,我照相的机会就多了,“噼里啪啦”照个不停。我照相今天全是近景,明天全是中景,后天照全景。今天这一卷全是米的,明天退两步又照一卷,主席说照那么多干吗?我说我技术不好。

我在前方也拍了不少照片。打仗的时候,我跟着战斗。仗打完以后,打扫战场要开庆功会了,我就开照相展览会,照片都是放大的,标好标题,“劳动英雄?菖?菖?菖”,“战斗英雄?菖?菖?菖”。哪儿开大会,我就在哪儿展览。弄块大蓝布,把放大的八寸照片都粘上,写上标题,画两张画,写两个美术字。

枪林弹雨中的“流动摄影队”(2)

我那会儿冲相很简单。自己带着药,自己冲。白天照完了,晚上冲。用井里的水或者河里的水,舀点水一漂,药方子我也没有,全凭经验用手抓,医务室有酒精,用酒精搽,干得非常快。

我有一个暗房。暗房是一个小帐子,有我这个桌子这么大,黑布、红布两层布做的,上面有几个小棍子,戳着四个角,用绳子一拉,有四个钎子。帐篷上有三个带松紧带的窟窿,一个窟窿是伸头的,两个窟窿是伸手的。自己在外面弄个小板凳一坐,就在院子里,或者路上、街口,钉上小帐篷,屁股一坐,头伸进去,手在里面放大。

放大机是用一架破照相机改装的,那种敞开口拉皮口袋的照相机,一根竹竿埋在地下,当放大机的支柱,上面的皮口袋有一块透明的玻璃,正好在帐篷窟窿眼儿这儿,利用阳光的照射放大。阳光不足的时候,用一块小镜子挂在树干上反射到玻璃上。马上拍,马上冲,马上就放,放完之后就编。打起来就一个小包,背起来就走。

我经常这么活动,一个流动的摄影队,当时很起作用。只有我这么搞,没有第二个人。现在我的底片还很多,文化大革命毁坏了很多。我的底片太多了,一箱子一箱子的,朝鲜战场我也很多。在朝鲜战场我是战地记者。

在保卫延安当中,我参加了好多战役。我拿着摄影机、照相机,跟着战士们一块冲锋。

打榆林时包围敌人据点,我就在第一线。我要是抬起头来,就能看见对面士兵的钮扣。一不留神,你刚一抬脑袋,敌人机枪“得、得、得”就响了。当时在我身边有一个机枪手,因为他非常有战斗经验,我跟他一块儿。他说“照”。我就站起来照,他说“趴下”。我就趴下。他非常有经验,可是一个子弹打在他脑袋上,血流得满脸都红了,可我拍照就听他指挥。

有一次我跟着打榆林城墙,我们准备把榆林城墙打一个洞。爆破手把炸药放在一个棺材里面,运到城下,城墙一爆破就冲锋。我拿着机器跟着爆破组,在城墙底下。

那次我们围城围了几天。我们榆林战役没打好,两次打榆林都没打好。

爆破点的壕沟就等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