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满载着收获回到长安,他仍然那么年轻,才22岁。他得意地笑着,笑看红尘多逍遥。他的仕途确实从此展开,可是汉武帝却只让他做了一个郎中令,职责是〃掌守门户,出充车骑〃,实际上就是皇帝的一个侍从。这小学毕业都可以胜任的差事,让司马迁去做,只是因为司马迁可以给皇帝提供额外的服务,给他讲故事解闷。
第五部分 第122节:司马迁:为《史记》而生(3)
司马迁忍着,他那么赞赏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他怎么会有异议呢?再说他可以趁便跟随汉武帝巡游,不用自己掏腰包。这对一个爱旅游比爱女人还深,且又不怎么富裕的男人来说,也算是一桩天上掉馅饼的事了。
毕竟吃人嘴软,拿人手软。更何况还是跟皇帝出行,司马迁少了许多自由与选择,哪里比得上独行时的畅快。好在皇帝去的地方多少有些合司马迁胃口。并且所到之处总会有地方官员绞尽脑汁供皇上好吃好喝,自己也沾着光。再也不用担心以往自费旅行时,盘缠不够的尴尬出现。省下了不少心,便可以干些别的事情。比如搜集民间历史传说,实地考察历史事件的地理环境和社会背景,观察比较各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民俗风情等等。
汉武帝是个非常迷信的人,他身边总是围绕着一群方士。今天建议他祭神,明天建议他拜庙,汉武帝就是受他们的糊弄,不停地东奔西跑。凡是有点神祗的地方,他都要去,管他灵验不灵验。司马迁也就跟着他游览了许多不曾去过的地方,大大开阔了眼界。有一次他们去了崆峒山(今甘肃平凉市)祭神。崆峒山有〃道家第一山〃之称,因为道家空空洞洞,清净自然,所以得名。司马迁早就听说父亲夸赞道家,对此地神往已久,这回总算是天随人愿了。
大多数时候,司马迁还是身不由己的。一会儿被指派到东边,一会儿被指派到西边。以至于给好朋友回封信的时间都没有。这从《报任安书》中可以知晓:〃……书辞宜答,会东从上来,又迫贱事,相见日浅,卒卒无须臾之间,得竭志意。〃意思是:您的信本应早日回复,正赶上随从皇上东巡归来,又忙于一些琐事,与您见面的机会较少,匆匆忙忙没有半点空闲,能够尽情陈述自己的心意。忙碌至此,一份年轻人的洒脱完全被汉武帝这只老虎给没收了。写完这封信不久,他又迫于跟随皇上到雍地去。
幸而人生时不时有一个休止符,供人小憩。司马迁的公差总算告一段落,这时正赶上汉武帝要举行封禅大典。这是一种古已有之的礼仪。一般来说〃王者受命,易姓而起,必升封泰山〃。比如原本是姓〃张〃的当皇帝,现在是姓〃李〃的当皇帝时,就要去泰山祭拜。仿佛新皇帝是受命于天,该向老天爷表示答谢,并告太平,也趁机显摆自己的功绩。这可是百年难得一遇的礼仪。司马迁很想去看,可是不巧他父亲患重病,滞留于洛阳。司马迁刚从西南出差回来又得匆匆赶到洛阳,去见父亲最后一面。
当时的情景催人泪下。司马谈终于见着自己分离多日的爱子,顿时悲喜交加。他一方面伤心自己不能参加封禅大典,拉着司马迁的手悲叹道:〃如今汉武帝上接千年的传统,去泰山封禅,而我却不能跟着去,这是命啊!〃另外一方面,他更加伤心的是自己修订史书的愿望不能完成。于是,他接着说:〃我死了,你一定会接替我的岗位,成为太史令。你也知道太史令是干吗的,父亲平生也一直想写一本史书。我给你讲过那么多故事,这些都值得记载下来。以前是国家战乱,史书丢失了不少。如今汉朝兴起,天下统一了,出了那么多明主贤君、忠臣义士,我作为史官却未来得及记载,我死不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