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何以养民 太阳微微向西。 阳光依旧很是毒辣。似乎没有一点点的变化。 在辟雍殿之中,外面的流水在光洁的地板之下无声的流淌。带去一一丝酷热。 而所有人都聚精会神的,听丘濬朗声说道:“孟子曰:‘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朱子云:‘夫农,衣食之所由出也。生民之业,莫重焉。一夫之力,所耕百亩,养生送死,与夫出赋税,给公上者,皆取具焉。’可见,陛下欲求大同之世,必求王道之治。欲求王道之治,必求耕者有其田,赋税均之。而今可乎?” 丘濬微微一顿,似乎等着有人反驳。 但是没有人反驳。 所谓儒家的终极理想,井田制。其本身就是一种没有土地兼并的理想状态。与后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是一脉相承。 甚至可以说,如果有大儒复生于地下,见到这种制度,恐怕会击节叫好,这就是理想的社会制度的体现。 但是而今,谁也不会说井田制度。也不会说均田思想。 其实在这个方面真正实践的就是太祖皇帝,太祖皇帝当年那么多大案,将在元末的时候坐大大家族,一一扫平,那种有几千亩土地的大家族,好迁移他乡,或分崩离析,甚至到了现代,很多家族,也不过是数百亩土地而已。 唯有北京,南京,浙江,江西,一带因为达官贵人比较多。故而兼并程度较高。 而在做的各位都是一些什么人? 大儒,百官,勋贵,士大夫。 他们是大明的统治阶级,也是土地兼并的主力军,特别是勋贵们,行伍出身,在吃相上要比一些士大夫难看多了。 这个时候,谁说要均田,实现耕者有其田,就是将在场的人都得罪了。 更何况,当今这位皇帝可不是寻常皇帝。 如果他真将这个政策纳入国策之中,将这些高调给当真了,却不知道弄出什么样的乱子来。 所以,谁也没有反驳,默认了。 丘濬这才说道:“不可为有三者。” “太祖见百姓疾苦,起义兵扫清天下,鱼鳞黄册,均赋税,定粮税,而今不过数十年。数十年之间,天下局面崩溃,兴陛下,力主清丈,方能挽回一二,纵然而今再均田亩,不出数十年,兼并之事,将回再生。此一也。” “太祖是时,天下大乱,人心思定。有旷野无人,可以开垦土地。太祖大兴屯垦,开垦闲地。方有今日之盛,而今除却东北,西北,湖广,云贵一带之外,已经没有什么闲地了。无田可放垦,此其二也。” “人口滋生,人多地少,很多地方,即便是力主均田,其地也未必能养其人。福建就是其中之一,此其三也。” 这就是为什么古代除却开国的时候,可能用行政暴力重新分配土地,而之后,根本不可能从田制上动刀。 即便是清丈土地,清理税基这样的事情,都可以说是大手笔了。 丘濬说道:“如此一来,人口滋生,百姓无田,只能成为流民,郧阳之间,有流民数十万,为朝廷所平,这才数年,又有数万汇集。” “郧阳是何地?” “汉江上游,群山环抱之处,此间山多地少,唯有山间瘠地,可供耕种,收不过数斗,果腹尚有不足。更不要说,山中豺狼虎豹出没期间,这就是苛政猛于虎也。” “朝廷如果再不思变,数十年后,就有张角黄巢之辈,起于草莽之间,所谓太平盛世,不过一场劫灰。” 这也是朱祁镇所担心的。 朱祁镇一些作为,看似将大明推向了最强盛,但是并没有更改大明经济运行最根本的逻辑。 历史上,土木堡前后,大明一片混乱不用说了。但是经过成化弘治两帝之后,在正德年间,有刘六刘七起义,几乎遍布了整个北方。到了嘉靖时期又有南有倭寇,北有鞑虏。 这些看上去都是政治上的问题,但是实际上,却是大明经济运行规律所致的。 土地兼并,贫富差距等一系列问题,由经济层面波及到其他层面了。 朱祁镇大有作为,或许他而今的作为,能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