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9部分 (3 / 4)

因——不愿牺牲当期利润在海外扩大分支机构。但更重要的是,英镑的高息和通用性使得即使德国的贸易商也乐于以英镑而非马克作为结算货币。

在金本位时代,全球普遍存款利息很低的情况下,英国的平均存贷款款利息比德国要高1%(这有点类似后世旁氏骗局的味道但伦敦金融家玩的就是这么高端,法兰克福和华尔街的泥腿子一时半会还真无法撼动英镑的王者地位,除非英镑信用的基础——英国崩盘了。),

在流动性得到保证的情况下,英国银行每1个英镑可以放款六次,相当于6个英镑,而德国同行的效率只有前者的一半。只要金融业还属于自由贸易的范畴,那么英国银行的优势几乎就能一直保持下去。

不过,英国金融业赚的盆满钵满的时候,却也苦了其国内的制造业。到1910年前后,德国工人的薪资已经达到了英国的80%,虽然依然具备劳动力的优势,但已不明显。而以英国具备的经济地理优势,这点薪资的差距放到一件普通商品中成本中是完全可以克服的。

但是,英镑长期的高息吸储,使得英国实业界的资金成本比德国同行高出三分之一,在很多资金密集型高竞争行业,贷款利率的变动对项目盈利与否起着决定性意义。

英国的政治家自然清楚其中的猫腻。但金融业是英国的三大支柱之一,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无论作为洲际贸易中心的伦敦。还是作为国际通行获得英镑,英国政府都从中获益匪浅。

现在问题来了。采用怎样的手段,英国既能保持英镑的强势地位,又能提振工业发展?

答案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减税。

但税收是维系政府运转的根本,哪能说减就减呢?而且英国可以减,德国就不能减吗?

所以,问题的最终答案不是减税,而是提高英国政府效率。或者降低德国的政府效率。

假如德国国内贪污**横行,官僚主义严重,而英国却保持清廉,那么英国企业的营运成本就能显示出比较优势,并最终在价格战中击败德国对手。

可惜,威廉治下的政府即使还有各式的大小贵族,但国家的运行成本却不会高于同样是代议制民主的英国。(其中原因很复杂,其中较高的道德水准或者说契约精神是主要原因。举个例子,毛国最近说跨就跨了,石油只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已。说到底还是政府效率竞争不过西方社会。道德这东西建立起来很慢,但毁起来很快,毛国赤化了近一个世纪。哪里是那么容易一朝变好的,不过人家好歹也代议了。所以,卢布崩盘国内却没有大乱。)

所以,绕来绕去,这一问题都是无解的,也可以说德国取代英国成为欧洲乃至世界的工业霸主进而成为真正的强权只不是时间的问题,至少威廉自己这么看。

不过,虽然普通手段无法解决,但还有战争的终极手段。既然竞争不过,那就只能动刀子明抢了。

好在无论英国还是德国都是议会国家。两国的精英阶层一般也不会头脑发热到鼓吹战争的地步,毕竟两国一衣带水。经济上既有竞争又有合作,最重要的是,这个世界还足够大,德国人的崛起不是建立在掠夺英国现有资源的基础上。

这也是威廉确信战争不是那么容易打起来的原因之一。

但眼下塔列朗找上门来,虽然谎话一大篇,但趁着他人还没走,威廉必须有所行动,因为如果不想马上开战,那么这几乎是最后拉住法国的机会了,决断在此一举。

这么重大的决策,威廉自然不能再一意孤行了,好在首相戈尔茨也是个聪明人,又有战略眼光,希望自己当初没有看走眼,威廉心想。

在波茨坦宫的琴房,威廉和刚刚开完会的戈尔茨会面。后者组织御前大臣,总参谋部和外交部的相关人员经过一夜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