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出现和成长:
(1)中国产业经济结构的变化,已使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在不断地减少,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的增加比率则开始超过第二产业。据统计,自1979~2004年的改革开放25年来,中国服务业年均增长速度超过10%,高于9�4%的年均经济增长速度。服务业从业人员从1978年的4890万人增加到2003年的21809万人,净增16919万人,几乎是同期第二产业净增从业人员的两倍。 江小涓、裴长勇主编《中国服务业发展报告No�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第5页。尽管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由于农民大量进入城市,第二产业中蓝领工人的数量会大量增长,但显然由于管理的需要和技术的进一步运用,白领管理者的数量也会有明显的增长。
(2)据专家估计,我国“十五”末期市场化的程度将达到65%~70%,2010年将达到80%以上,顾海兵:《中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中国经济时报》1999年8月13日。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将提高进一步促进阶层的分化,“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将造就更多的中产阶层。
(3)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但为普通农民工进入城市寻找工作提供了可能,也使其中的佼佼者和农村中原先的乡镇企业家和包工头有可能在城市中谋生,并成为中产阶层的一部分。据统计,到2003年为止,中国的城市化已经进入加速发展期,城市化率已经从1993年的28%达到2003年的40�5%,新华社2004年10月30日电,参见//news�xinhuanet�/newscenter/ 2004�10/30/content_2157326�htm。并且现在仍然在以每年不低于1%(东部沿海地区则达到2%)的速度增长。
(4)在2004年3月举行的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上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草案)》,将第十三条“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正式改为“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其实,尽管将“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写进宪法只是一年前的事情,但此前国家推行的发展私有个体经济的政策,已经从一个侧面肯定了“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并且这一政策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2002年的最新统计表明,上海的私营企业数已达18�83万户,占全市的比重达到50%,户均注册资本116�9万元,总资本2000亿元。而这样的令人注目的数字还排在广东和浙江之后。《上海半数企业是私营》,《新华日报》2002年5月8日C2版。而对普通城市居民来说,国家推行的房屋改革政策也在事实上使私有生活资料财产的拥有合法化。在房价为全国之最的北京和上海,仅一个房改就使那些拥有地段较好地区房屋的几十万市民成为“百万富翁”。
变化之三:文化的多样化和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也为中产阶层尤其是新中产阶层的出现和成长提供了文化和精神基础。在有关中产阶层的研究中,许多研究者都提及了文化表征对中产阶层的重要性,事实上,英文中“Class”这个词本身就既具有阶级、阶层的含义,也具有文化上的品味和格调的含义。福塞尔:《格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前言”第1~2页。布迪厄更是提出文化资本在社会分层中的作用。Pierre Bourdieu; Distinction; 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ement of Taste;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1984; p�65�能够想见的是,在毛泽东时代,在文化和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