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动物还是植物,随着一年四季的变换,或者开花结果,或者春醒冬眠,不同的时令,有不同的生态。了解一些时令的来由,对于顺应天时保养身体是很有益处的。
时令的冷暖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仔细体会一下一天时间里的温度变化,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四季产生的原因。清晨,朝阳明丽,晒在身上却很温和。到了正午,太阳还是那个太阳,地球依然走在相同的轨道上,与太阳的距离并没有变化,但骄阳似火,灼热难耐。傍晚,夕阳西下,阳光又变得温和起来。这是因为,早、晚阳光是斜射地球,正午是直射地球,相同的地球表面积里,直射的光线密度比斜射的要大,得到的热量自然也比斜射的要多,正午太阳直射就成了一天里最热的时间。地球与太阳之间有一个倾斜角度,正是这个斜角,使得阳光对地球有直射与斜射的区别,由此产生了冬天和夏天的温差。不同的温度、湿度、光照,会给生物不同的影响,保养身体要像有经验的老农那样,把握最好的时节,应时而动,才能获得最好的收成。
一年里有多少个“四季”?
太阳照射角度的变化形成了地球上的温差,形成了四季不同的生态。一年有四季,春夏与秋冬,这是人人都知道的常识,一年还能有多少个四季呢?一年确实只有四季,但四季的划分却有几种不同的标准。就像历法有太阳标准的阳历、月亮标准的阴历,四季有天文四季和气候四季的不同。具体地说,天文四季法以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觉位置为依据,但不同的国家规定四季的起点会有所不同。西方以黄经0度(春分点)为春季的起点,每过90度为下一个季节的开始。这样的四季划分,使季节与气候对应,春暖、夏热、秋爽、冬寒的四季特点比较分明。我国则规定立春(黄经315度)为春季的起点,也是每过90度为下一个季节的开始。这种四季法,早春很寒冷,秋初气温还很高,“倒春寒”、“秋老虎”应运而生。但是,这种四季法非常适应农耕的需要,并且有物候印证季节的合理性。“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的《春雪》将早春的到来描写得淋漓尽致。
此外还有一种气候四季法,以年平均气温为划分标准。这种方法规定:候平均气温大于或等于22℃的时期为夏季,小于或等于10℃的时期为冬季,介于10~22℃之间的为春季或秋季。这里出现的“候”也是时令名称,5天为1候,一年共72候。显而易见,气候四季法,各地四季出现的时间和长短都会不一样。以北京为例,按照气候四季法,北京春季为55天,夏季为103天,秋季为50天,冬季为157天。这种四季法对传统种植业最有意义。分析一个地区的气温四季,能决定选择什么合适的经济作物。高温季节长,适合耐热的植物;低温季节长,选择耐寒的植物。人也一样,根据气候四季,结合自己体质的寒热虚实,可以指导把握衣食住行的冷暖养护。如果知道各地的气候季节,有经济基础或者亲友分布很广的人可以像候鸟一样择地而居,尤其是容易犯季节病的老年人,在自身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夏避暑热,冬避寒凉,可以有效降低发病率,提升生活质量。细细思量,不论寒热,与人体温度相差太多,人体需要调整机能来适应外界的温差,就会引起体能消耗。暑热是以出汗的方式排泄体热,同时丢失了盐分。严寒是以不断把体能变成体温抵御寒冷,这个过程也会消耗掉体内的盐分。可见时令养生不是简单的什么季节吃什么,而应根据人所处的客观环境及其对身体的影响,采取针对性的调理措施。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地有二十四节气
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关注太阳,知道它什么时候勤奋快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