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把幻象当做了实体。如果我们洞悟到世界只是心造的幻影,而一切经历体验都只是幻觉,我们就会放弃所有的执着。
我痛苦,是一种感觉,我快乐,也是一种感觉,快乐和痛苦都是没有实体的。我躲避痛苦,其实是在躲避一种不存在的东西,我追求快乐,也是在追求一种不存在的东西。我爱一人,是我在爱“这个人”吗?不是。我是在爱她给我的那种感觉,如果我对她毫无感觉,我就不会爱她。我们自以为在爱某个“实体”,而实际上是在爱其给我们的感觉。如果某物不和我们的感觉联系起来,我们就不会对它产生好恶。同样,如果我们的心念中没有好恶的种子,我们也不会产生好恶的观念。说到底,世上的事物根本没有什么美丑好坏之分,是我们的心念使事物产生了区别。
贪恋生,就必然要厌恶死,把生当做真实和实在,就必然得承认死会相伴而来。明了了世上根本没有什么会产生出来,也就洞悟到了没有什么会消失。事物的本质都是没有实体的,无所谓生与死,有和无,生死有无都是事物的表象,产生于蒙昧迷惑的心。
失去神性的人类
失去神性的人类
神性是对永恒的感知和归依感,对自在之物的同一感,对变化的拒绝,神就是具有神性的人。如果神可以死去,那么他肯定也是不畏惧死亡的。但结果恰恰是,神是不死的,他以自己的不死来成其为神。但不死绝不可能是他的愿望,如果他有了此种愿望,他也就不能称为神了,而只能叫做不死的人。不死是人的愿望,而不可能是神的愿望。把神和人区别开来的是他的神性,而不是他的不死之身。神性是他的内在本质,而不死只是他的外在表象。有神性而无不死之身,不失为神。无神性而可以不死,就只能还是人,至多可以叫做不死的人。如果你身边的一个邻居就是这样的人,你绝不能把他看作神。因为他计较起来可能决不弱于你,而背后议论起家长里短来也和你一样不逊色半分。
世人慕神慕仙,所求的并不只是神的内在本质(神性),而是神的外在表象(不死之身)。他们从心里想要做的其实不是神,而是不死的人。如果神和人一样,有生有死,我想那就没有几个人想做神仙了。说到底,人其实不是想成为神,想达到神的境界,他还是想做一个人,只不过是一个不死的人。但人又必须得死,所以,他注定要在恐惧中挣扎。至于神呢,由于他已进入神的境界,死与不死对他都无所谓了。说到底,怕死求生还是人的愿望和想法。。 最好的txt下载网
自我的死
死亡的形式
如果仅仅把死亡当作一种物理事件,那末死亡就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但死亡同时还是一种意识的灭绝。即:他不会再感受到这个世界本身,他自己也将在这个世界上永久消失,再不会以一种可见的形式出现,这才是死亡最可怕的地方。如果仅仅是不再以一种具体的形式出现,而还保留着感受的话,那么死亡就将是一件很有趣儿的事,就像小时玩的捉迷藏。你只不过是藏了起来,让人们找不到你。不过,人们对你再也不会有兴趣,他们根本就会把你忘了,你会感到很寂寞。
自我的死
死亡并不能让人恐惧,让人恐惧的是自我的死,倘若他人皆死,而我独得永生,死便不会成为一个问题。成为问题的是所有人都要死,没有人能够成为例外,死是所有人共同的命运。人在这种无一漏网的劫难中,看到了死之恐怖。一个人的死对另一个人只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