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部分 (1 / 5)

“是,三少爷。”小荷转身走进旁边屋里,吃力的拿出一套铠甲来,放到桌子上,问道:“这套行吗?”

云铮一看,吓一大跳,因为那身铠甲看上去竟然是精钢打造,而且重量也颇为了得,虽然小荷的力气有限,但抱着那副铠甲差点走不动路也未免有些夸张了。连忙问:“本少爷不会只有这么一副铠甲吧?有没有轻便点的?”

“嗯?轻便点的有自然是有,不过少爷以前不是就喜欢这套吗?”小荷奇怪的问道。

云铮一愣,老子以前居然喜欢这么重的货色,莫不是仗着武功好故意显摆不成?

其实云铮这倒是想岔了,在云铮穿越前的那个世界,很多人都认为中国古代军队相对西方来讲以轻步兵和轻骑兵为主,其实是受西方前几个世纪的军事家误导所致,如恩格斯曾提到东方骑兵以轻骑兵为主。因为当时的信息不流通,这些西方军事家完全没有了解过中国,对东方军队的印象全部来自跑到西方的游牧骑兵,由此衍生出一系列东方军队重机动、轻防护的观点。东方的游牧民族确实是由装备简陋而机动性强的轻骑兵组成,但农耕民族完全不是那回事。以出土的汉朝盔甲为例,不带头盔,全重11公斤,而同期的罗马重步兵,盔甲九公斤,头盔两公斤。到宋朝,步兵盔甲达到世界之最的三十三公斤(包括弩手甲),而西欧的骑士盔甲还在二十多公斤徘徊。到西欧骑士盔甲达到三十多公斤时,中国已是明朝中叶,明军大量使用火器,步兵盔甲回落到二十八公斤。在中国大量使用火器之前,从秦汉到唐宋,盔甲分量是领先的。

唯一例外的是战马,中国骑兵历来不喜欢给战马披甲,这是出于战术思想不同所致。中国骑兵往往经常脱离步兵,独立进行快速机动,战马负重太大,战略机动速度就比步兵快不了多少,持续力也不行。西欧骑士经常跟随步兵行动,本身还有邑从,即使独立进行战略行军,速度也和步兵一样。可以说,从行军速度上来讲,西欧的骑士不过是骑在马上的步兵。

另外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就是中国古代的军工体系也与西方不同。西欧的军工是私营,国家必须以金钱向私营作坊主购置武器,所以在每一分钱上都精打细算。以重步兵和重骑兵的防护最好,但由于金钱关系,数量不多,其它长枪兵、弓箭兵就比较简陋了,盔甲以皮甲为主,甚至不披甲,第二武器以匕首为主。马其顿方阵被罗马人击破时,马其顿长矛手就发现,他们的长矛太长,短剑太短,对付持剑的罗马步兵基本上任人屠杀。

中国古代军工是国营,就连铁矿也是国营,因为铁是战略物资,优先保障国家需要。兵器作坊就向一条流水线,源源不断的生产兵器,国家不需要为此支付一分钱,只需要支付工人工资就行。和秦国一样,历朝历代都在兵器上刻上工匠姓名,由严格的追查制度来保证兵器质量,出土的秦兵可以证明兵器的质量。

所以中国士兵的个人装备几乎可以说得上是奢侈,盔甲一领,长兵一件,一米左右腰刀一把,弓一张外加数十支箭矢,远中近各种交战距离全部涵盖。特别是弓箭的装备很有特色,箭矢是一种消耗用品,一战下来发射数十万,而且仅有少数能在回收后直接使用,西欧国家消耗不起,基本上以近战肉搏为主。

而且中国的军工作坊产品甚至还有余,在各地都设有地方武库,以储存武器,中央还有中央武库。武器是一种消耗物品,以中国军队的交战规模,一战不论胜负,往往磨损兵器以万计,临时生产往往要数年才能补充完成,所以往往预先将备用武器生产好存入武库,而兵工作坊只要补充武库所需就成。安史之乱时,唐中央军屡屡战败,兵员武器损失难以计数,封常清到洛阳,不得不临时招募骁勇,数日之日,仅凭洛阳当地武库的装备,就武装起了一支六万人的军队。在长安,高仙芝、哥舒翰又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