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兰山机场又恢复了之前一塌糊涂的状态。10月2日,东北军战斗机又光临了金光寺附近的日军机场,几个回合之后,金光寺机场上堆满了烟熏火燎的日本飞机残骸和累得东倒西歪的日本地勤人员,完全丧失了战斗能力。10月中旬,桑叶河寂静的夜空中多了些“夜行怪客”。它们无声无息的接近,扔下几颗炸弹再扬长而去,这些是中国空军新装备的“乌鸦”式夜间战斗机。它们迅速成为了西伯利亚驻屯军的美梦杀手。长于夜间袭扰的日军,此时也被折磨到精神濒临崩溃,很多部队一夜数惊,几乎到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状态,多次出现有部队无端集中全部火力搞“焰火表演”的情况。更为恶劣的是,飞翔的中国飞机欺负日本陆军航空兵缺乏夜间截击作战能力,竟然把“快刀”轰炸机拿出来执行夜袭任务。结果地上的日本官兵听着“快刀”轰炸机巨大的发动机噪音缓缓接近,之后就是劈头盖脸的炸弹洗礼,却无能为力更无处可逃,全军士气低到了极点。…;
就在中国空军变着花样蹂躏日军时候,北京又送来新式武器。11月份“金丝燕”的正式生产型,带着强劲的“太行”发动机、1门23毫米机炮和6挺12。7毫米航空机枪成群结队的出现在桑叶河上空。与新式“金丝燕”一起到来的还有首次参与实战的“万虎”式航空火箭,当11月16日5架“金丝燕”带着这种中国国家流体动力研究院几易其稿的经典武器抵达桑叶河时,日本还不知道飞翔的“金丝燕”们已经拥有了让他们心惊胆裂的可怕武器。
“万虎”75毫米火箭是划时代的武器。当时中国实验的火箭发动机药柱直径为10毫米,在圆筒型燃烧室中装入7跟10毫米药柱,燃烧室直径就是70毫米,再加上燃烧室壁厚5毫米,就产生了75毫米这个口径,125毫米口径的选择也是出于相同的方式。最初的75毫米“万虎”火箭采用了涡轮喷气自旋方式稳定,结果在空中射击实验时发现。多发连射密集度距离设计要求相差甚远,而且采取涡轮喷气方式。药柱的28%至30%会消耗在火箭的旋转上。因此中国国家流体动力研究院选择使用弹翼配合环形稳定器的方式。而在翼展选择方面,对多种翼展的弹翼分别装弹进行了风动和实际设计实验,最终在“万虎”上选择了150毫米的翼展。
1935年间,“万虎”火箭进行了多次试射。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和宝贵的经验。1936年之前的“万虎”火箭采用了u型卡式发射架,但试飞中发现这种发射架会产生恐怖的空气阻力和翼面乱流。不但会影响战机的速度,甚至会威胁其操控性能。1937年,中国国家火箭科学研究所研制出了代号“管弦”的t型槽导轨发射架。“万虎”火箭的发射架则采用了“n”型的。装在“金丝燕”上的“万虎”火箭采用的发射架和后来的“鸿雁”炮艇机采用的并不相同。其全长为1000毫米,导轨长尾825毫米,每侧四条导轨。11月16日携带“万虎”抵达的“金丝燕”战斗机在4天之后的11月20日下午17时终于一展身手。当时这批“金丝燕”在叶宁上尉的指挥下执行掩护轰炸机的任务,在发现日军截击机机群后,根据叶宁上尉的命令,5架飞机在1000米距离上出其不意的发动了齐射。一举击落2架日本战斗机。叶宁上尉所在的飞行中队共有34架装备“万虎”火箭的“金丝燕”,在整个桑叶河战役**击落53架日本飞机。自身毫发无损。应该说中国人的战果,都是在极为有利的状况下取得的,由于日本方面事先并不知道东北军手里有有效射程超过800米的武器,因而日本截击机群排出了匀速水平运动的密集队形,中国人形容对这种队形的敌机编队发动火箭弹攻击,是“用石子砸路边的灯泡”。
中国人的夜袭战术给日本人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创伤,很多人甚至开始担心起中国人发动对日本本土的大规模恐怖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