祯皇帝面前露脸吗?可他当时为什么还要那些残留的功劳呢?
这是因为,吴世恭残留的那些功劳太少了。只能够让吴世恭在功劳簿上占据最下面的一个角落。而日理万机的崇祯皇帝,又怎么会注意到最下面的角落里,一个小小的名字呢?这就象我们现在看电影的时候,不会注意到荧屏上一闪而过的“匪兵甲”的龙套角色扮演者的名字一样。
而到了现在,因为吴世恭把自己的功劳让给了五哥吴世文,那他的名字也就根本不会出现在崇祯皇帝面前了。
当然,吴世恭虽然把自己的功劳让给了五哥吴世文,但是,就凭着在呈现功劳的奏章上,有着——吴世文率领着他的“弟弟”,这两个字,起码可以让吴世恭在和余子琏的官司中顺利过关。正所谓:在皇帝面前出现的任何一个字,都有千钧的分量啊。
第二个疑问就是:那河南巡抚大人,怎么就收下了值一、两千两银子的金元宝,就敢帮着吴世恭移花接木呢?要知道,这种行为万一暴露,从严重点的说法来说,可是欺骗朝廷,欺骗皇上的大罪啊。对于河南巡抚来说,这收益和风险好象不成比例啊?
其实这就是我们现代人的思想在作怪了。在现代,任何一个下属,无论他有什么样的理由,只要他欺骗了上司,一旦被上司发现了以后,这个上司一定会对这个下属大为恼怒的。并且会把这个下属严肃处理的。这正是源自现代那实事求是的办事作风的。
当然,明朝也是遵循这个原则的。但是,就有那么一个例外。在明朝,在国法和皇权之上,还有一个所有统治阶层都遵循的行为准则,那就是——儒家思想。
而吴世恭让自己功劳给五哥吴世文的行为,河南巡抚根本不怕它暴露出去。因为,就算是别的官员知道了这么个行为,也不会把这种行为报告给崇祯皇帝的。除非是那名官员想要让崇祯皇帝嘉奖河南巡抚和吴世恭。
另外的,如果崇祯皇帝知道这件事以后,也不会惩罚任何一个人,甚至也会嘉奖河南巡抚和吴世恭。
那是为什么呢?因为吴世恭的这个行为,不就是活脱脱一个明朝真人版的“孔融让梨”吗?现在我们也就明白了。为什么凌师爷会这么爽快地答应了,吴世恭的请托的原因了。当然,这也是吴世恭的这个行为是无伤大雅的,不会影响到朝政和其他官员利益的缘故。
不过,吴世恭是根本就不知道这些弯弯绕绕的,他做出这种行为,完全是误打误撞。但平心而论,象他因为这么多机缘巧合,而要把自己的功劳让给五哥吴世文的行为,可以说也是极其罕见的。
在这里再强调一下,明朝整个统治阶层把儒家思想,作为最高行为准则的这个特性。因为在后来,这个特性引来了一个重要的人物。而这个人物将极大地影响了整个明末朝廷的格局。那个人物是谁呢?恕笔者这里先卖一个关子,将要到后文中详细介绍。
等到吴世恭出来以后,待了一会儿,巡抚大人派人出来传话:让一些低级的文官,一同参加晚上迎接巡抚大人的欢宴。而参加的名单中,并没有吴世恭这个低级武官的名字。
齐县令立刻来到吴世恭身边,交待吴世恭道:“吴千户今天晚上就在府城待上一天,明天清晨,你与本官一同回县城。”
吴世恭点头答应道:“好吧。”
吴世恭离开的时候,心里总有些不是滋味。那些文官用得到自己这些武官的时候,倒还和颜悦色的,可是一旦用不到,那完全就没有把自己这些武官放在眼里。
虽然,吴世恭在内心中也不想去参加今天晚上的欢宴,因为他也不想再次被逼着做“高等数学”,可是现在这种不被重视的滋味却总是不好受的。但这就是现在明朝的大气候,吴世恭也只好无奈地离开了。
现在的吴世恭就可以自由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