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部分 (2 / 4)

“乃是绣之师叔,当世剑豪,王帝师!”

王帝师,林立心中嘀咕,这名字倒有些陌生,但三国时期牛人自己基本都略知一二呀。但看张绣样子,应不是诓骗自己。

“王帝师?吾知你师从枪神童渊,却不知还有个同门师叔?”

自王莽纂汉,时人取名大都一字,双名者往往是因为家里曾有罪行,只允许取双字为名,以为低贱。

(这边要说抱歉,此前书友叶添龙求个龙套,但因双名缘故,便详见第四十章,长安城内百花殇,刘协之死我绝对不是有意的哈哈哈)

 。。。   (要上三江潜力榜。剧情也到了新的篇章,还请继续支持!)

天下乱象已定,各方政权若雨后春笋,层出不穷。

刘协死时不过十四岁,自然是无有子女,而先帝刘辩死于董卓暗害,同样无后。

如此,就失了正统。

二帝诸王之间,互骂逆贼,彼此不能信服。

但这风波尚在克制之中,无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率先挑起战争,所以虽政权混乱若百花齐放,却是处于暴风雨前的安宁时期。

起码对于长安的林立而言。

手下既得贾诩、钟繇,一直叫林立头疼的文官系终于丰满起来。而才女蔡琰的加入,更成了林立军中最美丽的风景。有这几人为助力,长安事宜虽多,但渐渐上了正轨。难民的安置,城市的重建,包括田地的重新划分等等等等,众人无不是很快商议出对策,在交由林立过目后,以不容拒绝的态度实施下去。

匈奴劫掠之时,并不是挨家挨户的扫荡。小户人家的穷苦百姓能有什么油水?

而受灾严重十不存一的贵族的消失此刻倒成了林立随心实施政策的助力。

与在上庸宛城类似,田地房屋等统一收缴后,以人头分配下去。若在平时,大户们自然是不肯同意,但现在,死人说不出言语,侥幸存活的又怎敢违背兵权在手的林州牧。

很顺利,一切都很顺利。

匈奴兵掠夺的贵族财物在身死之后,成了林立的战利品。而叫贾诩运出加以变卖后,又成了重建长安的最大助力。

林立现在的住所乃是城中一富户自愿让出的大宅,皇宫他是不敢堂而皇之去住的,而这大宅位置极好,正在城中心,林立假意推辞后,便收了下来。

一干重臣若法正刘瑞等尚未成家的,便同样住在宅内,而蔡琰也被单独分了个小院子留在府中。

众人皆是才学出众的人杰,又为同僚,一来二去之下,渐渐熟络。平日商议政事也较为方便,偌大林府,渐渐热闹起来。

这日,林立读罢甘宁李严二人送来的两郡情报,提笔回复,示意其一切放手去做。若有不长眼的宵小为祸,也允了他们自行出击的权利。

这样的放权无疑是有风险的。甘宁还好说些,或许天生相性较近,又曾几番并肩,与林立颇为亲近,忠诚也得到了保障。

而李严却不同,当日林立尚在宛城之时,便发觉可能是自己魅力比较低的原因,李严对他一直未曾全心全意。与当日离开宛城的无人窘境不同,现在林立帐下,有一郡太守之才的并不在少数,但林立还是坚决的将宛城交给他打理。私下里回答谋主们的疑惑时,坦言道:

“兴霸、正方,皆从我于势微之时。兴霸勇武,数次以一己之力解我困境,忠善骁勇,使我信赖。而正方大才,远不止太守之职,虽言语不多,但亲政爱民,得百姓爱戴。宛城有今日兴盛之景,正方功不可没。此二人若不负我,我必不负之。”

这一席话乃是林立肺腑之言,能从上庸一郡发展到今日地步,属下众人的功劳,他一一牢记在心。

政务有这几人处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