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06部分 (4 / 5)

殿内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文武官员的目光集中在两人身上,一位真是李昊,而另一位则是蜀军大都督孟玄喆。

李昊看了眼一脸茫然的太子孟玄喆,暗自摇了摇头,拱手道:“皇上,宋军两路入蜀,我军一败再败,谅成都亦难保守,不如见机纳土,尚可自保。”

李昊一提投降,殿内开始议论开来,纷纷赞同。

宋军最初入蜀之时,李昊就已经提出过宋军兵锋所向必不可当,唯有纳土投降。若不是王昭远,赵崇韬等主战派力主迎战的话,孟昶早已开城投降了。

此时孟昶顿时发现,还是李昊老臣谋国,言之有理。是以,心下也不禁微微心动。正待开口之际,却下面有人犹豫嘀咕道:“倘若王全斌入得成都府还是屠城呢?”

殿内大臣如今对“屠城”这两个字特别的敏感,即便这人说的声音不大,可还是被所有人听见了。他说得没错,若是投降了,宋军还是进行屠杀的话,这岂不是洗干净脖子自动将脑袋送上门去?

能保国保国,不能保国至少也要保家,不能保家也要保命,保命是孟昶的最后底线,若是连命都不能保,那不如放手一搏了!

“皇上此事也不是没办法,朝廷不一定非得向王全斌投降呐!”李昊略一沉吟,拱手道:“如今宋军东路军在监军曹彬的率领下已至简州,王全斌军在绵州,论距离简州近在咫尺,朝廷又何必舍近求远呢?而且,老臣听闻曹监军治军严谨,所过之处对百姓丝毫无犯,不如命快马入简州,递上降表,先行迎曹彬军入成都府!”

孟昶一声叹息,双目垂泪:“我父子推衣解食,养士之四十年,及大敌当前,不能为我杀一将士……”一番讨论后,孟昶最终任命李昊写下降表,由其亲自前往简州向曹彬投降。

第358章 平西王

“先臣受命唐室,建牙蜀川。因时势之变迁,为人心所拥迫……当于今月十九日,已领亲男诸弟,纳降礼于军门;至于老母诸孙,延残喘于私第。陛下至仁广覆,大德好生。顾臣假息于数年,所望全躯于此日……谨遣亲弟诣阙奉表,待罪以闻。”

随着蜀地宰相李昊代孟昶书写的这封降表上递朝廷之时,整个汴京城轰动了。

无论是高门大户,学子士族,亦或贩夫走卒,全都奔上街头。从城南到皇城,整条御街上挤满了人,敲锣打鼓,声势浩大。

后蜀之战,不是平叛李筠、李重进的内战,也不是对名义上臣服于大宋的荆南、楚地之战,而是真正的灭国之战。是大宋自立朝以来,对一方诸侯、土皇帝的灭国之战。天府之国的巴蜀,富庶一方,吞并巴蜀,大宋的疆土和国力更上层楼。

然而,与普通百姓不同的是,此时的紫宸殿内却是一片争论之声。文武两方各执一词,闹得不可开交,争执的原因倒不是因为蜀地的降表,而是来自西川行营东路军监军曹彬的一封奏折。

奏折的内容详细叙述了,北路军副帅王全斌对绵州城屠城的事实。不仅如此,北路军自攻破剑门关之后,几乎是一路屠杀到成都。入成都后,原本王全斌还欲行屠城之事,最后被先行一步抵达成都府的曹彬给制止了。

而且不仅仅是北路军,在王全斌到达的一刻,原本的东路军听闻韩旭战死,东路军数万人差点就跟着北路军一起行事,若不是最后时刻两个监军曹彬和康延泽拼死阻止,如今成都府恐怕早已是血流成河。

屠城是阻止了,但曹彬却依旧阻止不了宋军的报复行为,成都府几乎被抢劫一空。

朝廷上的争执已有大半个时辰,此时满场的文武这才发现,无论他们在下面争得面红耳赤,上首的那位明黄色身影却始终不发一言,就连表情都一成不变。两眼呆呆的望着大门外,不知其想。

殿内渐渐恢复平静。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