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部分 (3 / 5)

”。

“是呀,他们在刚死去不久的时候,他们的亲人或许还会记得,但是时间长了,也同样会忘掉”。

“死人真可怜呀!”

“哈哈,是呀。晋朝的陶渊明有一首诗说: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意思是说呀,一个人死了,亲戚朋友或许还有一点悲哀,可是别的人已经唱起歌来了,人死了还有什么可说的,不过是和大地同化,变成一捧黄土而已”。

“我知道陶渊明,你对我说过,他是一个很有名的诗人。”

“不错。”

“可是爷爷,那陶渊明是不是也已经死了很久了?”

“是呀,有六百多年了。”

“可是,他的事情你为什么还会记得那么清楚?”

“这?是呀,让我想想。”

“嗯,我认为呀,一个人要想死后名字不被别人忘记,只有两种办法,要么写出值得别人读的书,要么做出值得别人写的事儿”。

“是吗?”

“是呀,比如说吧,这成家镇最初并不叫成家镇,而是叫嵩镇,只是因为在五代十国的时候,有个姓成的县官住在这里,帮助这里的百姓抵抗瘟疫,救活了很多人,大家为了记念他,就把这地方改名叫成家镇了”。

“那这么说,他是虽死尤生了?”

“是呀孩子,他死的时候还不到四十岁,可是和那些苟活百年的人相比,的确是虽死尤生。人生百年,转瞬即逝,你看那些交错的坟头里,不知埋着多少代人的尸骨,如果一个人一辈子碌碌无为,刚去世的时候,或许还有人洒下几滴同情的眼泪、感慨一番,但不久便会随着岁月的流失,湮灭在荒丘野蔓、黄土残碑之间了,再没有人会记起他们。”

“那不是和草木无异,不是白活了一回吗?”

“孩子,说的好!

小胖沉默了,直到进入成家镇,他一直都在想着森林爷爷刚才说过的话:“做人就应该青史留名,那才叫不枉此生呀”。

看来,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森林爷爷不经意的一番谈话,却对小胖触动很大,在他少年的情怀中,已经悄悄地植下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信念。

第三章 红颜知己

半晌午。

成家镇。

成家镇是方圆五十里内的重镇,每月逢五、逢十集,每年十月初五庙会。庙会的时候,镇上家家户户都要宴请宾客,接待亲朋好友,推杯换盏,互道平安,最是热闹。

今天正好赶上是庙会。

大街上,车水马龙。

小巷里,人流如潮。

你看那每户人家脸上都喜气洋洋的,像是过新年一样,大人小孩一拨又一拨的走动,络绎不绝,遇见熟人都相互点头致意。

挑担的、算命的、炸油条的、剃头的、磨刀的,代写书信的……,各色人等,熙熙攘攘。还有玩变脸的、踩高跷的、玩宫廷戏法的、摔跤口技的、剪纸皮影的……,左一个布棚,右一个布棚,外面都圈住一层层的人……

偏偏人都有爱凑热闹的毛病,越是哪儿人多,嘿,就越是往哪儿钻,你看,那人群就像一窝蜂似的,忽而东、忽而西,吵吵嚷嚷,兴高采烈地挤来挤去。

卖了皮货,小胖和森林爷爷就来逛街。

小胖兴奋地随着人流乱跑,森林爷爷腿脚不好,跟不上,急得在后面大喊大叫,好不容易拽住了小胖的手,抹一把汗,再也不肯松开:“孩子,你可不敢乱跑,你头一会出门儿,不认路,跑丢了,就再也回不了家了”。

“现在这世道,坏人很多,你看见没有,刚才过去那个头缠黑巾的人,就是个小偷,他就像咱家地里的麻雀,专门拿别人家东西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