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部分 (3 / 5)

长刘应力先生,共拍摄了数万张照片。其中有许许多多是非常珍贵的纪录。例如,年逾花甲的刘应力先生冒着生命危险拍摄到了这次大地震在映秀的震眼喷出的泥石。对于他们当中很多摄影师来说,一踏上灾区的土地,就有将其所见所闻结集出版的念头。

所以从地震灾区回来,余海波就牵头组织,为这本书的出版准备了一些资料。可由于各种原因,考虑到时机不太成熟,暂停了出版工作。

一年时间很快过去,期间有摄影师不间断地进川拍摄。地震给灾区造成的伤害和震动,经过一年的沉淀后,摄影家们的思考也更加理性,于是他们决定以回望的形式在周年之际推出这本《汶川·记忆之谷》——在记忆之谷中倾听回声。

这种再思索无疑是该书冷静又不乏人文情怀的根源。很多时候,我们看到废墟如同雕塑在大地上沉睡,画面里哪怕看不到人的存在,但一张纸条、一本书甚至是一块普通的木条都让人切实感受到了生命曾在这里活动的情形。

余海波说,冷静,稳定,平视成为从数万幅照片中挑选出这92幅组成画册的标准。于是我们看到,这些照片的呈现排斥了许多的技巧,人物或独自活动,或默默地与你对视。在画册的最后,当初那间因为惨烈倒塌而著名的学校——都江堰市聚源中学,俨然一片沼泽,只有画中孤零零杵着的单杠提醒着你,这里原本是孩子们雀跃的操场。悲伤已氤氲为空气。

当然书中还有一丝暖色。震后不久,在残垣断壁中,一对年轻夫妻在煮饭,身后锅台上油盐酱醋清晰可见;小女孩正在玩一个长发飘飘的娃娃,娃娃的手仿佛在女孩的脸上轻轻拂过;黑暗中踮脚起舞的小女孩,身着白纱裙,单纯而美好;还有孩子们在警车淋浴间洗澡嬉戏……如果说这场地震是我们始终无法忘怀的苦难,那这些平实的记录,如同暗夜中的星星点灯,无疑给整本图册赋予了穿越苦难的力量。

txt小说上传分享

他们睡了,请安静

■ 刘琨亚

郭红飞不仅是为《汶川·记忆之谷》提供照片的摄影师之一,还是这本书的主笔,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他曾三赴灾区,用他的镜头和笔记录下了地震发生以后,发生在灾区的点点滴滴。书中的两万多文字,全都出自他手。

汶川情结

作为深圳晚报社的编委,郭红飞参与了晚报关于汶川大地震报道的策划和采访的整个工作,对于地震发生后的一切,算得上非常关注和熟悉。“在这个过程中,我产生了这样一种情结,我知道,这场地震对我整个生命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不仅在现在,也在将来。”

在郭红飞三赴灾区的过程中,几乎跑遍了所有受灾的地区,访问了很多人。“我去灾区回访,完全是出于一种自发的情绪,当时并没有想到会出书。只是觉得自己已经在某些方面和灾区产生了关联。”他说,现在这本书的推出,虽然没能说解开了他心中的结,但也算是对自己过去这一年的一个交代。

和其他以图片为主的书籍不同的是,《汶川·记忆之谷》的图片和文字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部分,看似互不相干。“最初我们也想做成像其他画册那样,图片和文字交织在一起,后来觉得,没有设计就是最好的设计。于是,就有了现在的模式。”郭红飞告诉记者,这是一本以图片为主的画册,希望用影像来表达一切,就连图片也没有任何说明。他的文字,并不是为这些图片做说明,而是为这些影像补充一种情绪。“这些文字是对灾难的一种考量,对人类生存状态的一种思考。它告诉人们:他们睡了,请安静。”

两段文字

郭红飞在书中的文字分为截然不同的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在去年6月份完稿的,第二部分则是在今年清明节以后写成的。

“因为第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