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部分 (4 / 4)

的事物也是“一气”相通的。《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气合而有形。”

7、由“一气”的运动而演化出阴阳。《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大意是说,在事物“一气”的基础上,属于“躁、生、杀、化气”等功能性质的为“阳”,属于“静、长、藏、成形”等功能性质的为“阴”。

8、由“一气”的运动可演化出万物。《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太虚廖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大意是说,宇宙的本原之“气”是万物的起源,万物因此而生出。

中医里,“一气”的观点很重要。它所强调的“治神”、“守神”就是体察、合于、守持住这种状态。《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余闻上古有真人者……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独立守神,肌肉若一”说的就是守持人体的这种整体状态。

《圆觉经略钞》:“一气者,道之所宗,阴阳天地之根本也。以喻自性清净之心,未起染净已(以)前,诸佛众生平等不二,一切诸法莫不皆由此心而生,故以‘一气’喻‘一心’也。”所以,古时修养者常用一气比喻一心(自性清净之心),体察并领悟人自身以及与天地万物整体相通相融的特性。

《黄帝内经灵枢·动输》:“故阴阳上下,动也若一。”人在行为上也应保持整体性,注意“阴阳上下,其动也若一”,这样才能达到形与神合(俱)。《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2006年10月20日于北京 。 想看书来

12·五脏

中医文化随笔12·五脏

所谓五脏,就是肝、心、脾、肺、肾。《黄帝内经素问·五藏别论》:“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是说五脏的功能是贮藏精气而不是像肠胃那样传递浊气的。《黄帝内经素问·五藏别论》:“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大意是说,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称为六腑,泻而不藏。它们接受五藏浊气,是“传化之府”,传递五藏浊气而不能在其内久留。

五脏的盛衰与身体健康、寿夭关系非常密切。

《黄帝内经灵枢·天年》:“五脏坚固……各如其常,故能长久。”“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是说五脏“坚固”健康,身体就长寿;反之,五脏皆虚,神气也就衰减了,人就只留下形骸,生命也就结束了。

《黄帝内经素问·痿论》:“五脏(热)使人痿,何也?”是说五脏有热病,都使人导致痿(萎缩)症。在《黄帝内经灵枢·痿论》中提到,肺热可导致“痿躄(bì,跛脚)”;心气热可导致“脉痿”;肝气热则可导致“筋痿”;脾气热可导致“肉痿”;肾气热可导致“骨痿”。

中医认为,五脏与人的情志是息息相关的,也是一气混化的。《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大意是说,人有五脏化出五种“气”而生出喜怒悲忧恐等情绪。其中肝生怒,心生喜,脾生思,肺生悲(忧),肾生恐惧。所以喜怒等内在情绪容易伤害人体真气,而寒暑等外在邪气则容易伤害人的形体。暴怒伤人体阴气,暴喜则伤阳气。

不节制情绪容易伤害人的五脏。《黄帝内经灵枢·百病始生》:“夫百病之始生也,皆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喜怒不节则伤脏;风雨则伤上;清湿则伤下。”大意是说,百病皆起于风雨、寒暑、清湿等外在的邪气和喜怒�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