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刚离开京城没几天,连皇帝都惊动了。
这个裵将军可不是裵舟,而是太夫人的二儿子裵正,正二品守疆镇西大将军。
但是裵将军早在半年前一场战役中,击退敌军时不见了,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朝中很多人都认为凶多吉少,唯独瞒着太夫人,她年纪大了怕她遭不住,家里人整日惶惶不安,也只敢偷偷在背地里伤心,不敢表露丝毫。
可母子连心太夫人一直心绪不宁,还是坚持来接儿子,她骑马跑的快,等家人发现时已经是好几日后了,因为她走时,弄了个妈妈在府里顶替茂名自己。
那时先皇有恙在身还病的很严重,裵舟是当朝正四品大理寺少卿,得知母亲自己已走好几日,当场吐了口血,
当时皇帝病重,几个在京的儿子斗得你死我活,他这大理寺少卿更是各皇子争抢拉拢的对象,当时就顺势而为放下一切,跟皇上请辞去接母亲。
总不能不让人去接母亲吧?
琅琊老太君也是老功臣,但凡哪个敢说一声不的,那就等着被戳脊梁骨吧。
但皇帝也没有让功成之后真的请辞,裵舟办事能力还是很得圣心的,绝对的忠于皇室,允许他去接老太君,大理寺少卿的位置给留着,当时是给几个皇子轮流代职,也好磨练几人。
等裵舟赶上母亲时已经是半月后的事,太夫人那时候也听到一些有关二儿子的风声,赶来的儿子儿媳眼见瞒不住了,就说了裵正不知去向的事,没敢说人在还是不在,他们也都不知道。
太夫人吐了口血,当即旧疾复发,人醒来后,还是坚持要去边关找二儿子,不然死不瞑目。
裵舟和小琅琊氏自然是不同意的,最后太夫人说了她对朝堂的看法,觉得自己一家绝对不能卷入朝堂纷争,也是裵舟的意思,不然也不会想着请辞出来,虽然没辞成,也算躲开祸事。
裵舟和小琅琊氏,还是陪着太夫人去了一趟边关,一直没有找到裵正,直到先皇驾崩了这才往回赶,把裵正的妻子和两个孩子也带回来了。
也是为什么赶路赶了半个多月,才到这交汇路的原因。
一家人现在都觉得很对不住太夫人,让她一个快入土的人,还要操心家里不说,还旧疾复发愈发严重。
如今老二也一直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不过太夫人一直确信她的小儿子一定还活的好好的。
唯一值得庆幸的,就是躲开了朝堂皇子们的纷争,现在回去还是皇家的大理寺少卿。
这些事秦中月一直利用系统吃瓜也吃的差不多了,好一阵唏嘘。
这高门大户也有日子难,且还是随时掉脑袋的难。
不过她没走眼,这家人的身份还算不错,这家人也算不错,所以她这次的施救也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