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造成骨肉相残的局面。看来李世民始终背负着玄武门之变的心理包袱,为避免家庭悲剧重演,“仁孝”最终胜出,成为立储标准。但一个“仁孝”的太子固然孝顺听话,却也往往也是软弱无能的代名词,与雄才大略、文武双全的父皇相比,李治完全是另一个极端,属于“阴性”龙种,这无疑给了权*人们极大的机会。
如上所述,高宗李治才智平庸,加上身体多病,朝廷内外大事,“上或使皇后决之”。就是说,包括对外用兵在内的大事,高宗悉数委以皇后武则天,而深受唐太宗影响和调教的武则天,充分利用这个机会,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内治与外武,皆不同凡响,干得是风生水起,有声有色,如太宗征高丽无功而返,却在李治手里将高丽打趴下,武则天辅佐得力,居功不小。而李治的儿子李显、李旦更是一蟹不如一蟹,“仁孝”倒是更“仁孝”了,软弱却也升级了不少,最终让老妈直接给取而代之。平心而论,武则天执政能力超群,完全胜任皇帝一职,倘若没有她,而是任由李治、李显等人治理国家,唐帝国是否能够延续兴盛还很难说,武则天的存在证明了不论男人、女人,只要有能力就都能成为好皇帝。但就如同男皇帝中出了不少昏君、暴君一样,光有野心和权欲的女人当皇帝同样也会将国家搞跨搞乱,韦氏、安乐、太平、上官这些女人光想着当武则天第二的风光无限,压根就没去想自己是否有武则天那般的治国能力。在权欲的驱使下,名女人们轮番上阵,操纵架空男儿皇帝李显,随意干政,最后干脆毒死皇帝,这是李显的家庭悲剧,却也是历史的必然。
第十一章 李显身后事
中宗李显龙驭上宾后,韦后等人立即着手部署夺位行动,为掩人耳目,韦后与上官婉儿谋划将李显最小的儿子,只有十六岁的温王李重茂暂时送上了皇位。韦皇后自然升格为韦太后,她学样武则天,临朝摄政,掌握实权,准备时机成熟后取李重茂而代之,新一代女皇眼看就要诞生。亲信宗楚客与武延秀力劝韦后要尽快除去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以绝后患,韦后应允,吩咐他们准备动手。但太平公主绝非等闲之辈,早已洞察一切,她与李旦第三子李隆基事先已结成政治同盟,在禁卫羽林军中发展了大批忠于李家的中、基层军官和士兵,有了武装力量就好办事,姑侄两人经过周密的部署和安排,抢先一步开展行动,由李隆基带领羽林军万骑夜入玄武门,尽诛韦氏一党,促不及防的韦后、安乐公主和上官婉儿都在此次政变中死于非命。三位权*人的女皇和皇太女之梦随着她们的死亡而消失,留给政变成功者的问题只剩一个,那就是新君李重茂该如何处置,在法理上,李重茂是李显的合法继承人,属于正牌皇帝,没有正当的理由不好动他。但这可难不倒太平公主,在政变后的第二日,太平公主上殿一把将李重茂从龙座上提拉下来,当场宣布李重茂无福消受这至尊的帝位,应予废黜。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当今时尚都市女性都对“太平公主”这个名头充满了畏惧和厌恶,倘若哪个不知趣的家伙胆敢称某女郎为“太平公主”,对方搞不好会跟他批命,冒失者轻则眼冒金星,重则血溅当场。但历史的真相却是,公主体态*、身形高大,完全符合大唐朝的美女身材标准,而且公主的臂力还十分强劲,否则也难以将一个十六岁的少年从龙座上提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