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啡肽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神经递质,它们各自在调控我们的情绪和行为方面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多巴胺,它更多地与当下的快乐和奖励感息息相关。当我们享受美食、购物或者赢得比赛时,大脑就会释放出大量的多巴胺,让我们感到愉悦和满足。但如果多巴胺的分泌量过低,就可能导致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发生。
相反,内啡肽则常常与长期的努力和自我约束联系在一起。它像是一种“先苦后甜”的补偿机制,当我们坚持完成一项长期的任务或挑战时,身体便会分泌出内啡肽,给予我们更强烈且持久的成就感。这种感觉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困难,还能增强我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因此,无论是追求多巴胺还是内啡肽,都是人类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获取幸福和满足感。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这两种物质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可以共同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为我们带来更多的快乐和健康。
比如你用一年的时间考上公务员,这个成就感远比你花两小时看一部电影,幸福感和成就感持续的时间更长。
真正牛逼的人都是多巴胺内啡肽的交互使用,在追求内啡肽的过程中,设置一些小节点小目标来刺激多巴胺分泌,这样才更有利于你持续地把一件事情做下去。
有句话说得好:祝你自由,但不是松绑之后不知道该往何处的自由,而是条条大道通罗马的自由。
自由这两个字,本身就在条条框框之中,只有两个点露头。想要达到这种自由,就要学会一点“中庸”之道。
这就说到了今天要分享的主题:如何利用中庸和无为,对抗人性的悖论。
之前看《走向共和》里面张之洞有一段这样的台词:
四书五经开篇便是中庸,为何呢?
因为高明莫过中庸,那是做人做事的根基,儒家的精神是入世,要有理想抱负,要进取不懈,勇猛精进。儒家经典中庸,却融入了道家的精神,这又是为什么?
因为办事难啊,你光是一个劲地冒进,撞了南墙不回头,这死了也于事无补。
所以还要有点出世的道家精神,所谓,以出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情,志存高远,却又不拘泥于眼前的小事杂事乱事,这才能以坦荡的胸怀干成大事,这才是中庸。
什么叫:以出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情?既不能当回事又要当回事?中庸不是和稀泥,而是真与假、虚与实之间的智慧。
因为人性充满悖论。
比如,昨天有朋友留言说,之前一直讲强者心态,强势思维,为什么现在又要学给别人提供情绪价值,向上社交讨好他人,这样会不会显得很猥琐,让对方看不起我们?
武志红提出,不含敌意的拒绝,你拒绝别人还不让对方心生恨意。我之前提过不带卑微地讨好。
你对别人好,并不是为了占他便宜,想从他手里获取什么,而是你本富足,你本来就不需要,也不期望获得任何反馈和回报。
我分享、我取悦你,但并不需要你报答,单纯的就是想对你好。
你越是这样,对方的潜意识越会觉得你是一个强者,越是觉得你的心理位阶比他高,越能打开对方的幕强属性,吸引对方,甚至影响对方。
比如,你主动鼓励、赞美他人,但不在乎对方的任何反应和回馈,那么,你就是一种心理高位阶。
类似道家的无为或无我,不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存在,如果他感受到你的讨好是“牺牲”了很多“自尊”,那么,他就感觉自己背负了一个很大“债”,他就会逃避、拒绝,甚至鄙夷你。
同样的道理,还有漫不经心的刻意、没有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