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部分 (2 / 5)

嗣曾同时任四镇节度使,统领全国近三分之一的兵马。

当然也正是他的坚持疑人不用的原则,最终吃了安禄山的亏。

在网上有消息说,目前是我国继“开元”、“康乾”之后的第三个盛世,号称“锦涛盛世”,面对这种人,不知该哭还是该笑,啥也不说了,啥也说不出来了。。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十二章 郭子仪与李白(1)

“一生威名迈光弼,千秋知己属青莲。”

这是昔日女诗人汪小蕴,在论史诗中有关郭子仪的名句。前半句是说郭子仪的名声超过了李光弼,后半句是说他有位千秋知己叫青莲,这青莲,当然就是号“青莲居士”的李太白了。

李白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有“诗中之仙”之称。不仅才华横溢、狂放不羁,并且还传闻剑术出众。他流传下来的脍炙人口的诗句近百首,上至耄耋老人,下至三岁顽童,无人不会背上几句。

具有传奇故事的大将军和诗人,我们当然盼望着他们之间的相遇能发生动人的情节。

李白的诗作往往是一气呵成,恣肆汪洋,潇洒奔放,绝不是枯坐家中苦思而成。“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建立在李白天马行空的想像力和丰富的人生经历上。从另外一个角度上,他也可以算是半个旅行家。李白与郭子仪的初次相遇,就是在他的游历至并州之时。

关于李白与郭子仪的相遇,也有好几种说法。最早的记载是裴敬所撰《翰林学士李公墓碑文》中:李白行至并州(也就是如今的太原)时,认识了当时行伍之间的郭子仪,并且直观地认为他一定是个人才,事实上也证明了李白眼光极为准确。

当时郭子仪违法,要受刑责,已经较有名气的李白出面免了郭子仪的处罚。或许在当时的李白看来,只是举手之劳,说不定过不了多长时间,就忘记了。但就是他这次的义举,在不久的将来救了他一命。

对于两人的初识,《新唐书》等其他比较严谨的史书直接借鉴了裴敬的说法:“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

还有一些史料记载则更为详尽。如《学圃萱苏》所记:李白是在唐代名将哥舒翰帐中见到郭子仪,称其为“此壮士也,目光如火炯人,不十年当拥节旄。”,于是多次代他脱刑责,并且哥舒翰因为李白对郭子仪的赏识,把他封为牙门将。

看来李白不仅诗作得好、剑舞得好,连观人也很有一套。

如果两人仅仅是平淡地见了一次面,也就没有任何传奇性了。

郭子仪后来果然如李白所料,因屡立战功,不断迁升,至安史之乱爆发前,他已出任天德军使,兼九原太守、朔方节度右兵马使。在平息安史之乱中,屡立奇功,成为大唐中兴功臣之首。

而李白的仕途则每况愈下,在他当供奉翰林时,恃才放旷,在一次酒醉之后,让高力士为他脱靴。高力士深以为耻,在他的诗中断章取义向杨贵妃大小报告。说李白的诗“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是把杨贵妃比作秽乱汉宫的赵飞燕。

玄宗要给李白加官时,被杨贵妃阻止。李白知道自已的性格必定不为皇帝身边的人所容,更加放纵洒脱,向皇帝恳求回山,皇帝赐了金银后放还,从此后李白云游四方。

不过李白作为旧时代的文人,虽然受不了官场的束缚,但也并非视功名为粪土,骨子里还有“学而优则仕”思想。

“一朝谢病游江海,畴昔相知几人在?前门长揖后门关,今日结交明日改”(《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由诗可见当时李白生活十分落迫,不知是否后悔当日在皇上面前的桀骜不驯。

他曾趁着月色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就穿着以往的宫廷锦袍坐在船中,旁若无人,看来他对做官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